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是否面临通胀压力 / ● 张祖国
日期: 03年11月4期
  正当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时候,现在似乎又面临一个新的压力──通货膨胀。从表面上看这好象是矛盾的,因为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意味着人民币对外购买力的提高,而通货膨胀则意味着人民币对内购买力的降低,两者好象不应该背离的。但是,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一国货币的对外升值不一定导致本国货币的对内升值,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中国目前的状况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从10月中旬以来,上海、北京、南京等大城市以及各地的中小城市,粮、油、肉、蛋价格全面上涨。比如,一些超市里的5升桶装大色拉油均价从10月14日的36元,上涨到了10月21日的41.5元,每桶上涨5.5元,涨幅达到15.2%,散装米的价格每斤上涨0.3元左右,鸡蛋由每斤2.6元上涨至3元左右,猪肉由每斤5.5元上涨至7元左右。粮、油及副食品价格上涨,特别是面粉、大米以及食用油、饲料、肉类等制成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粮食的涨价直接带动的,小麦、玉米、大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都在短时间内陡然走高,10月16日至19日,中国主要小麦产区价格突然强劲上扬,每吨平均涨幅为40元至80元,华北地区的玉米平均每吨上涨80元至120元,安徽省的油菜籽和水稻收购价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了20%和10%。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通货紧缩的状态,物价指数一直持续小幅下跌。但是,2003年的1至9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0.7%,物价指数出现了自1997年以来的首次显著上升趋势,在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之后,近期农产品价格以及与此有关的副食品价格也出现了6年以来的第一次大面积上升,所以引起了各方面的密切关注。人们在担心物价上涨的压力是否会超过预期,通货膨胀是否会成为中国经济下一阶段必须面临的新课题。
  中国是否面临通货膨胀的担心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因为最近一段时间的物价上涨首先是由粮价上涨带动的,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看,粮价上涨往往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领头羊。比如,在1985年、1988年至1989年和1993年至1995年曾经发生过三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都是由于上年或当年粮价大幅度上涨引起的。而且,伴随这三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也都在上年或当年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今年恰好这两种现象也都同时出现,不仅粮价上涨,货币供应量也是增加的,9月底货币供应量M0、M1和M2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2.8%、18.5%和20.7%。有鉴于此,所以有人不断告诫通货膨胀可能已经来了,其中既有中国国内的经济专家,也有国外的经济专家,持“中国通货膨胀论”最著名的国际人士当属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是从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中来观察是否有通货膨胀的迹象,而格林斯潘的依据是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格林斯潘认为,中国外汇储备的急速增加造成了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显著增加,这将使中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危险。对于中国是否面临通货膨胀压力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粮价的上涨是否会导致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持续上涨,因为通货膨胀通常定义为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持续上升;二是出现轻微的物价指数上升情况是否就意味着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中国近期粮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粮食减产。今年中国夏粮产量为9622吨,比上年减产240万吨,由于洪涝灾害等原因,秋粮收成也不尽人意,所以今年粮食供求存在一定的缺口。但是,中国目前的粮食库存仍然是比较充足的,通过调节库存完全能够弥补今年粮食减产的缺口,由于今年粮食减产而导致的粮价上涨应该是临时性的因素,只要粮食生产不出现持续减产的情况,粮价不可能持续上涨。第二,虽然粮价对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动的影响较大,因为粮价上涨会直接带动食品价格的上涨,目前在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仍然分别占到37.7%和46.2%,但是要看到在目前城乡居民的消费构成中,食品支出所占的比例与1993年至1995年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相比较已经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减弱。第三,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从传统社会主义的短缺经济转变为相对过剩经济,而且目前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并没有改变。根据商务部的调查,2003年下半年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有473种,占78.8%,供求基本平衡的有127种,占21.2%,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第四,中国目前国内粮食价格的平均水平要高于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水平。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中国将会进一步降低关税,增加包括粮食在内的进口,这也会抑制国内粮价的上涨。所以,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临时性的粮价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未必会引起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就第二个问题而言,即使出现物价指数的小幅度上扬,也未必就会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通货膨胀可以分为温和的、良性的通货膨胀和严重的、恶性的通货膨胀这两大类,物价上升幅度比较小而且上升速度比较缓慢的温和的、良性的通货膨胀,对国家来说,有利于增加就业、繁荣经济,对企业来说,有利于刺激生产、增加利润。所以,如果中国出现小幅、缓慢的物价上涨并非是坏事,而正是人们在前一阵通货紧缩时期所盼望的事情;如果中国出现的是温和的、良性的通货膨胀,也就谈不上面临什么压力。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断言中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似乎为时过早。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316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