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祖国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了QFII在中国证券投资的限制,由此给很多瞄准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对冲基金提供了新的机会。目前,以设立办事处或以其他隐蔽方式进入中国的对冲基金有10家左右,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而其中大多数又扎堆上海,管理的资产总额约为4-5亿美元。此前,在上海的王朝对冲基金由于内部合夥人意见分歧等原因而宣告关闭,但是,该对冲基金的资金实际上并没有退出中国。因为,王朝对冲基金自成立以来,年年皆有盈利,并无一名投资者亏损,2001年该对冲基金的回报率高达106%,2002年和2003年分别为20%和39%。现在,原来的王朝基金合夥人之一美籍犹太人爱德.马伦已经新成立了帝国投资对冲基金,与原来的王朝对冲基金业务趋同,同样也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总之,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盯住了中国的金融市场,8月25日,美国纽约的著名对冲基金Eton Park宣布,公司已经在香港长江中心设立办事处,并聘请高盛一位前行政总监坐镇香港,负责拓展亚洲的对冲基金业务。据新加坡对冲基金研究公司Eurekahedge的统计,目前约有60家专门投资于大中华概念的对冲基金。由于新的QFII管理政策的出台,QFII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有可能会激发起一波对冲基金的中国投资热潮,中国将如何面对对冲基金已经成为一个摆在面前的必须思考的问题。
对冲基金的英文名称是Hedge Fund,Hedge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专业名词,是指在相关商品交易中,为降低市场波动风险,通过在期货市场做一手与现货市场商品种类、数量相同,但交易部位相反的合约来冲销现货市场交易中所存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交易方式,从价格联系的差异中获得无风险利润。目前,对冲基金并未形成统一权威的定义,不同的组织和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对对冲基金有不同的定义。美国第一家研究对冲基金的机构Mar Hedge的定义是“采取激励性的佣金(通常占5-25%)机制,并至少满足以下各标准中的一个:基金投资于多种资产;只做多头的基金一定利用杠杆效应;或基金在其投资组合内运用各种套利技术”。著名的美国先锋对冲基金国际谘询公司(VAN)的定义是“采取私人合夥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主要投资于公开发行的证券或金融衍生品”。对冲基金的投资手法有很多,一是运用杠杆效应,通俗地将就是以小博大。典型的对冲基金往往利用银行信贷以较高的财务杠杆在其原始基金的基础上以几倍、几十倍甚至是成百上千倍地扩大投资规模,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获取投资回报的目的。二是大量进行卖空交易。所谓卖空是指基金经理认为某一证券价值被高估,市场价格远偏离其真实的价值,预计该证券难以支撑如此高的市场价格,价格必将下跌,于是对冲基金的投资经理事先缴纳保证金从经纪商或机构投资者那里借入一定数量的该证券,并将其全部出售,待价格下跌后,又在低价买入,将购回的证券归还给经纪商或机构投资者,并由此赚取证券差价收益。三是大量使用金融衍生工具。随著国际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加强,金融衍生工具也不断地大量涌现。对冲基金充分地利用期货、期权、远期合约和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来进行投资交易。对冲基金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也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大多数采取私人合夥制和有限责任制,一般只有一个一般合夥人和数量有限的有限合夥人,不设董事会,这就避免了机构的庞大和臃肿,提高了投资管理的效率。私人合夥制使得对冲基金不必经过证券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批,也不必定期披露其财务信息,不必公布关于风险披露的详细文件,并享有注册豁免权。基金投资者即有限合夥人,以资金入夥,提供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投资活动;基金管理者即一般合夥人,以资金和技能入夥,负责基金的日常管理和投资决策。二是资金的募集通常采取私募的形式。由于对冲基金的高风险性和复杂的投资机理,西方国家为了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一般都禁止其向公众公开招募资金和禁止其在公开的媒体上做推销基金的广告;对冲基金为了规避证券监管部门的严格要求、避免披露其财务报表、采取隐秘的投资策略的需要及躲避高额税收,对冲基金也多倾向于采取私募形式来募集资金。
1949年1月1日,对冲基金的鼻祖阿尔弗雷德.琼斯成立了A·W·琼斯集团,这标志著对冲基金的正式诞生。由于琼斯公司带有后来对冲基金的典型特徵(私人合夥制、财务杠杆和卖空交易),所以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对冲基金。在经过长久的缓慢发展后,1986年,一篇关于老虎基金的文章发表在机构投资者杂志上,朱利安.罗伯逊以其天才的交易纪录征服了金融界,同时也将对冲基金业带入了高速发展阶段。1992年,量子基金在索罗斯指挥下一举战胜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迫使英镑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这使得对冲基金的名字震惊全球。5年之后,即1997年,以量子基金为首的对冲基金迫使泰铢、韩元、印尼盾、马来西亚吉林特等东南亚货币大幅贬值,进而形成了波及全球的东南亚货币危机。目前,对冲基金的投资理念与投资管理水平步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对冲基金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不可忽略的力量,它不但游荡于国际金融市场上寻找投资机会,而且还肆意攻击宏观经济出现问题的国家,从而引发货币危机,对冲基金也因此获得了“金融巨鳄”的“美誉”。随著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化、加入WTO对金融服务承诺的逐步兑现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资本账户的自由化也必将逐步推进,对冲基金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金融市场,它们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也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对冲基金在中国金融市场投机套利活动消除了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上关于人民币利率、汇率等方面的差异,从而维持了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一致性。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下,对冲基金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存在及其活动必然推动中国金融市场走向成熟,有助于中国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以卖空交易为代表的信用制度、开发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和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推进中国各种金融制度和金融交易制度与国际接轨,有利于中国以更快地速度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另一方面,对冲基金的掠夺式的投机攻击有可能会扰乱中国的金融市场,从而引发金融动荡和货币危机,甚至爆发全面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