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祖国
中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仍然没有改善的迹象,贸易顺差继续进一步扩大。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中国的进出口总值为9418亿50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其中,出口5089亿美元,增长24.8%;进口4329亿5000万美元,增长21.1%。1至7月,实现贸易顺差759亿5000万美元,其中7月份贸易顺差升至创纪录的146亿美元。7月当月中国外贸进出口值为1460亿6000万美元,增长21.3%。其中,出口803亿4000万美元,增长22.6%;进口657亿2000万美元,增长19.7%。从上述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尽管将今年的进出口增长幅度的比例与以前的进出口增长比例进行比较,进出口增长幅度的差距开始缩小,但是出口的增幅仍然高于进口的增幅,累计的贸易顺差仍然达到较大的规模。
从中国的贸易结构分析,贸易顺差持续快速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2002年-2005年,中国的贸易顺差总额分别为304、255、321、1020亿美元,而同期加工贸易顺差则分别为577、788、1065、1426亿美元,其中2005年的加工贸易顺差额是贸易顺差总额的1.4倍。第二,民营经济成为推动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新生力量。今年前6个月,私营企业贸易顺差387亿美元,同比增长65.8%;外商投资企业贸易顺差349.7亿美元,同比增长59.6亿美元;集体企业贸易顺差92.2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国有企业逆差21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逆差增加了85.2亿美元。第三,中国的顺差来源地顺差总额与逆差来源地逆差总额各自的增幅不平衡。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美欧消费,亚洲加工的全球贸易格局。由于日本与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在中国进行大量的投资、生产和出口,导致将这些国家和地区原来对美国和欧洲的顺差也同步转移到中国。目前,美国与欧洲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国,香港地区也是中国内地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地之一,2006年上半年三者的顺差共达到1630亿美元,同比增加了27.6%。而韩国、日本与东盟则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逆差来源地,台湾地区也是中国大陆的主要贸易逆差来源地之一。2006年上半年逆差总额为712.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6%。所以,主要顺差来源地的顺差增幅高于逆差来源地的逆差增幅,也导致贸易顺差总规模继续扩大。
顺差激增已经导致中国金融体系货币供应上升,投资飙升,以及产能过剩,助长经济过热。同时,也使中国与其他相关国家的贸易摩擦加剧,并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表示,近期将率领企业代表团访问中国,以促进对华出口。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舒默和南卡州共和党参议员葛兰姆,要求参议院下月对其提出的提案进行表决,他们威胁如果中国政府不令人民币升值,将向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商品课徵27.5%的关税。对此,中国政府已经多次承诺要抑制贸易顺差,为了缓解贸易平衡的压力,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贸易调控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措施主要是作用于一般贸易,对加工贸易的影响较小。然而中国的贸易顺差又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因此今后在进一步实施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出口商品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积极扩大进口和加强对外投资等措施的同时,外贸调控政策的方向要有所转变,应该加大对利用外资和加工贸易的调整力度。
作为平衡对外经济的手段,调整汇率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对于中国政府是否应当动用汇率政策来调节对外经济的不均衡,在中国的学术界和管理层是有较大分歧的,从中国自身来看,人民币是否应该继续升值仍然是一个争议很大的话题。反对的人认为,就目前人民币汇率而言,无非有两种选择,一是人民币一步到位,在大幅升值后乾脆让其浮动;二是人民币碎步小跑,即采取稳步升值。这样的话,人民币的汇率走势将会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第一种结果是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发生逆转,掉头向下,出现大幅度贬值预期或直接开始贬值,这将会导致中国经济硬著陆,并带来漫长的通货紧缩,使中国单方面承担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调整的成本。第二种结果是人民币持续地维持升值预期或直接连续升值,这将给中国带来如同冷水慢火煮青蛙般的煎熬,所有企业都急著赶在人民币下一波升值前加速进口,国外的企业和侨民都急著将资金汇回国内,各种热钱等短线资金也都会用直接投资等作为掩护流入中国境内,结果是官方外汇储备激增,人民币的货币供应量大增,流动性泛滥。对于上述反对的声音,有相当部分的经济学家不以为然,从最近一段时间来看,主张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声音似乎开始强起来了。不少人认为,虽然像去年那样一次性地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做法不太可能重演,但是长期内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比如,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指出,中国应该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以此作为缩小贸易顺差的“最佳途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也认为,当前是更多地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最好时机,因为尽管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出口部门的就业会受到影响,但在目前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出口部门失业者的再就业会比较容易一些。
主张允许人民币升值声音的转强已经开始影响中国政府的决策,最近,中国的央行发表了今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从该报告的内容中似乎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决心进一步采取措施缩小顺差,并允许人民币加速升值。央行的报告指出,汇率作为一揽子政策的组成部分,可以在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发挥一定作用。下一步应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此前,中国总理温家宝也曾经呼吁采取包括让人民币更具弹性等措施,放缓货币流入经济体的速度。从这些迹象中可以反映出,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可能将由汇率担纲。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浮动区间,赋予人民币更大的升值空间应是题中应有之义。受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的影响,外汇市场也燃起了人民币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升值速度有所加快的预期。正如央行在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对外经济不均衡不能够指望单纯依靠汇率调整来解决,也就是说汇率不是万能的,但是,不解决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问题是万万不能的。应该说,央行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表示了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决心。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将会有所增强,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也会随之有所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