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的中国股市继续呈现拉剧整理的走势,周三(3月1日)上证指数以一根小阳线轻松跃上1300点,报收在1306点,但是周四(3月2日)又以一根长阴线进行调整,回落到1280点一线。打开上证指数的日K线图,可以看到长阴线与长阳线交替出现,上证指数已经在1270点至1310点的狭窄箱体中盘整了20多个交易日,多头虽然多次冲击1300点整数关,但都无功而返,始终没有能够有效地突破并站稳在1300点的上方,这说明1300点的压力作用确实比较强劲。从周四(3月2日)的情况来看,虽然上证指数创出了本轮行情的新高,但成交量却明显萎缩,偏离均量线不少,这表明目前的上攻缺乏能量的配合,后劲不是很足。
但是,就大盘的整体运行而言,应该说还是比较正常的。尽管周四(3月2日)出现了长阴线,使上证指数再次回落到1300点的下方,不过这并没有明显改变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市场仍然处于多空平衡的状态之下。虽然不能够排除后市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而导致出现一定程度的震荡,但没有过分看空的必要。短期内1280点一线的支撑平台还是有效的,后市将会在这一平台的基础之上继续展开拉锯整理行情。目前的拉锯行情是有以下客观原因的:首先,过大的涨幅累积了调整的需要。从去年12月6日以来,上证指数已经有了200点的涨幅,累计的获利筹码压力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一次像样的调整来消化这些压力,后续行情的发动将会变得十分困难。其次,政策面出现了一些互相抵消的因素,比如近期国家提出了建设新农村、发展新能源、重视科技自主创新等一系列新政策,这些新政策使农业板块、新能源板块、科技股板块成为市场热点,有效地活跃了市场,让市场的热点此起彼伏。但是另一方面,市场上要求恢复新股上市,恢复股市的再融资功能、要求新老划断实现全流通的呼声也很大,让人们产生在政策面有可能要进行扩容的担忧。上述政策面的互相抵消因素,自然会带来行情的拉锯。第三,主力资金的分歧,使多空双方均受到牵制和制约。目前,国内的保险资金和开放式基金做空较多,而境外的QFII则做多较多。保险资金是在获利了结的心态下主动减持,而开放式基金是由于遭遇基金投资人解套性的赎回而被动减持;反过来,境外的QFII则瞄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一有机会就主动性地进行增持,扩大投资份额。上述主力资金的分歧行为,自然也会导致拉锯行情的产生。
由于证券投资需要有一定的耐心,所以海外的投资者对于中国股市不需要过于关注指数的短期内的涨跌,而应该从战略性的阶段把握历史机遇。从这一观点出发,有一点必须强调,即经过持续5年的大熊市,中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投资价值也已经凸现出来。这里需要介绍两个重要的指标情况,一是市盈率,二是市净率,目前上证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已经降值16.98倍,平均市净率已经降至1.65倍,已经低于国际上公认的合理水平,也低于美国、日本、香港、新加坡等主要市场的水平。比如,目前日经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为35.56倍,平均市净率为1.9倍;道.琼斯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为18.09倍,平均市净率为3.08倍。
多重因素导致大盘反覆拉锯 / 中国股市的市盈率与市净率已低于美日水平
日期:
06年03月2期
■ 浩 运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16544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