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美林公司在内的银行业巨头斥资数十亿美元购入了中国多家大银行的少数股权。到目前为止,这些外资银行的决策似乎非常明智。
美国银行去年6月出资30亿美元购入了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9%的股权。建设银行10月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后股价大幅上涨,美国银行的持股目前价值约为92亿美元。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汇丰控股)购入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交通银行)19.9%的股权,汇丰控股的股份如今价值超过50亿美元,比当初的投资额增加了一倍多。这两家中国的银行股价今年已飙升了40%左右。
上述数字说明了海外投资者在基本无法插手银行管理的情况下还愿意投入巨额资金的原因。这些投资者几乎无法改变中国合作夥伴的经营管理方式,到目前为止他们得到的利益相对预期也相距甚远,比如信用卡合资业务。外资公司对中国国有银行的最高持股比例为25%。
对那些外资大银行来说,所采取的持有少数股权、基本无法参与银行管理的中国策略是否明智现在还难以回答。外资银行的收益可能非常可观,不过谁也无法保证外国投资者寄予厚望的股权在3年锁定期到来之前价值不会下跌,也没人知道中国将银行转变为外资机构愿意参股的金融机构的努力能否成功。
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中国银行机构的较低价格增强了外资银行通过收购进入中国金融系统的吸引力。如果中国放宽外商投资限制,这些外资银行将处于有利位置。虽然海外投资者在3年内不能出售股权,但驻香港的经济学家罗念慈表示,“巨大的增长潜力是所有人都争相进入中国分一杯羹的原因。”
随著越来越多中国的银行上市发行,首次公开募股前的投资者都有望获利。中国以资产计排名第二的中国银行计划在今年上半年通过首次公开募股筹资60亿美元,届时,苏格兰皇家银行、美林公司等投资者都可能会得到回报。
上月高盛集团等外资公司出资38亿美元购入中国最大的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10%的股权。中国工商银行计划在今年年底上市。
在中国政府推进银行业改革的形势下,持有中国银行业股份的外国投资者可以接触到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在过去2年里,外国投资者,包括新加坡政府的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和纽约对冲基金Och-Ziff等本来无意进入中国银行业的金融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投入已超过了200亿美元。而中国政府的投资是这些外资企业的10倍以上,目的就是振兴银行业,使银行担负起刺激国内支出,并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的重任。
中国政府希望将银行从国家的“出纳”转变为受商业利益驱动的企业,希望中国银行业能得到外国金融机构的专业知识,在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开发、加强监管等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马修.金斯柏格曾参与中国建设银行的上市,他说,“参与到中国经济中的渠道越来越多,只是乍看之下不易发现。”
因为中国银行业对未来财务问题的担保,长期难以根除的坏账问题等风险有所降低。最近标准普尔公司发布报告说,中国银行业与其他国家相比风险偏高,不过他们发现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信息质量都有所提高。当记者问标准普尔公司是否认为中国将改变外资持股比例最高25%的上限时,分析师周彬说,不会出现“整体放开”,不过每项交易的具体条件可能会有所不同。
花旗集团和法国兴业银行对广东发展银行85%股权的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广东发展银行规模中等,急需资金冲销坏账。花旗试图摆脱外资控股限制,希望能够持股40%至45%,而法国兴业银行则把最终控股比例限定在25%的最高外资控股比例之内。
中国经常在国有企业公开上市前向同行业的外资公司出售股份,此举主要是为了增强人们对股票发行的信心。这种策略虽然不一定能带来长久的合作关系,但常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而银行业的情况稍有不同,因为中国将在今年年底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对外资机构开放其广阔的零售银行业市场。届时,海外投资者将可以争夺总额1.7万亿美元的中国存款市场。
外资银行加快抢滩中国市场
日期:
06年03月1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16414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