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 运
国庆长假前的最后两个交易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反弹,周四(9月29日)上证指数报收于1155.48点,上涨了23.71点,涨幅达到2.10%。
在这之前,上证指数连续多日回调,一度下跌至1130点一线,而通过周四(9月29日)的反弹,使当日的阳线完全覆盖掉了周二(9月27日)的阴线实体,显示出了相对强势的特征,周五(9月30日)继续以小阳线报收,10月最后一周的周K线重新以阳线报收,从而在形态上发出本次调整已经初步结束的提示。但是,必须看到,在国庆节前的上涨行情中,技术反弹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因为涨势中比较突出的都是投机色彩比较浓厚的股票,真正的大盘蓝筹股票不是太多,而且在上涨过程中,成交量的配合也不是太理想,使得行情走势并不能够让人很放心。
从基本面来看,股权分置改革仍然是影响行情变化的主要因素,周三(9月28日)从股权分置改革领导小组传来新的消息,含B股、H股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响,一些含B股和H股的公司股票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扬,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中国石化,这家同时在香港上市的超级航母,周四(9月29日)大涨4.56%,以全天的最高价4.13元报收。鞍钢新轧、中海发展等含H股的公司股价同样涨幅可观,其中鞍钢新轧上涨了6.08%,中海发展上涨了3.68%。此前,对含有B股、H股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进程,市场颇有疑虑,曾经有消息说一些B股和H股的股东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准备提起集体诉讼,但现在很多B股和H股的股东情绪已经逐渐平息,含B股和H股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进程将会有所加快。
从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天起,人们就一直谈论有关稳定股改的预期问题,从理论上来讲,预期来自投资者对市场运行趋势的判断,这是自然形成的,不应该人为地设法予以改变。但是,股权分置改革的预期有其特殊性,这是因为改革的核心问题是通过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合理的对价,实现股票市场的全流通,因此对价水平以及扩容节奏的安排就会直接影响到后市的行情,所以有关对价水平和扩容节奏安排方面的政策如果摇摆不定,必然导致投资者的预期不稳定。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管理层一再强调要稳预期,其本质就是要让投资者明确看到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和手段,看到在改革进程中所能够带来的利益,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可以预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价值投资的理念将进一步深化,理念深化将主要体现在市场结构分化的加剧。而股改中对价的支付将在很大程度中提升蓝筹股的价值,增加了有投资价值公司的数量,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和股票市场的成长性,中国股市的吸引力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