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祖国
第16届中美商贸联委会1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并与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和贸易代表波特曼共同主持了会议。会议结束之后,针对中国所关注的纺织品贸易问题,美国方面表示,将谨慎使用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双方表示,愿以积极的态度尽快就纺织品问题进行实质性的磋商。尽管此次中美谈判没有像中欧谈判那样达成突破性结果,中美纺织品争端仍然是佳音难候。但是,中美纺织品的磋商之门毕竟打开了,磋商之路还是在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实际上,在开会之前,中美双方的技术官员已经就美方对华设限的7种纺织品举行了第二轮磋商。根据中国商务部7月9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双方就设限依据和水平、增长率和管理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并同意保持沟通渠道的畅谈,继续磋商并寻求妥善解决纺织品问题的方法,另行商定下一轮磋商的时间。这一切使得中美双方藉联委会召开之机就7种纺织品争端问题达成协议提供了可能,但是要将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确实是很难的,由于涉及到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中美纺织品谈判远比中欧纺织品谈判的难度要大,复杂性也更高。而且美国的贸易谈判风格素来比较强硬,所以谈判之前各方对谈判的结果都不太乐观。但是,从会议进展的情况来看,虽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还是有了一些值得庆幸的进展,这就是美方明确表示将慎用设限手段。对美方表示“ 慎用设限”,中国当然是欢迎的,不过美国的“慎重使用”,与欧盟的“克制使用”在程度上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个结果也反映出中美两国政府对于纺织品问题的态度都是比较强硬的,从中方的立场来看,出于维护纺织品企业的利益,中国政府并没有通过让步来换取一个对纺织品生产企业来说并不有利的协议。而从美国政府来说,也不想马上就达成协议。一方面,美国目前对中国已经设限的纺织品有7种,还有几种也正在调查之中,等待调查的结果,美国方面希望在这等待的过程中给中国方面制造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新任商务部长古铁雷斯也并不想在其打头一炮的领域内显示出其软弱,还有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问题上所反映出来的美国将商业问题政治化的倾向等,都决定了要指望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在短期内解决是不现实的。另外,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空前之高,今年的头5个月,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已经达到390亿美元,远远超过去年同期的300亿美元水平,预计中国全年的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达到1000亿美元,如果按照美国的统计口径,有可能要达到1900亿美元。所以,在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大量存在的情况下,美国也不会轻易地在纺织品争端问题上退让。
据了解,中美之间的贸易磋商是政府间磋商,代表企业的行业协会并没有参加。由于在联委会会议上,中美双方都表示愿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尽快就纺织品问题进行实质性磋商,所以今后如何磋商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中国有关的企业希望中美纺织品谈判的结果是,通过磋商将贸易环境确定下来。现在的问题是,由于贸易环境不明确,中国企业不知道该如何接单,美国进口商不知道该如何下单。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已经受到限制的纺织品,还影响到了其它产品。在美国已经对中国设限的7种纺织品中,有好几种纺织品的出口数量已经达到美国的限制数量。另外,目前美国正在对中国其它6种纺织品进行内部评估,即将进入决定是否设限的关键期,中国企业也希望在磋商之后能够出现有利于自己的结果。今后中美纺织品磋商将主要涉及到两部分的内容:首先是美方就是否实施“ 特保”而进行内部评估的羊毛衫等6种中国纺织品,目前已进入是否受理的关键时期,对此需要进行磋商;其次是美国已经实施“特保”的中国7种纺织品,中美将就这些产品的未来命运进行磋商。中美贸易磋商是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手段之一,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应该说才刚刚开始,今后随着中国比较优势产业的不断提升,中国的产品会不断地进入美国的传统产业领域,农产品、半导体、家具、汽车、钢铁等方面的贸易摩擦将会接踵而至,对此中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前所述,中美纺织品贸易磋商要比中欧纺织品贸易磋商复杂得多,原因就在于它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纠缠在一起,使得在谈判过程中增加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中国与美欧在纺织品问题上的争端,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关于对中国出口增长将要放缓的激烈争论,并进一步引发了中国是否会因出口增长放缓而导致经济增长减速的巨大争议,所以妥善解决贸易摩擦问题,无论是对中国经济,还是对世界经济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16届中美商贸联委会1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并与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和贸易代表波特曼共同主持了会议。会议结束之后,针对中国所关注的纺织品贸易问题,美国方面表示,将谨慎使用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双方表示,愿以积极的态度尽快就纺织品问题进行实质性的磋商。尽管此次中美谈判没有像中欧谈判那样达成突破性结果,中美纺织品争端仍然是佳音难候。但是,中美纺织品的磋商之门毕竟打开了,磋商之路还是在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实际上,在开会之前,中美双方的技术官员已经就美方对华设限的7种纺织品举行了第二轮磋商。根据中国商务部7月9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双方就设限依据和水平、增长率和管理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并同意保持沟通渠道的畅谈,继续磋商并寻求妥善解决纺织品问题的方法,另行商定下一轮磋商的时间。这一切使得中美双方藉联委会召开之机就7种纺织品争端问题达成协议提供了可能,但是要将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确实是很难的,由于涉及到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中美纺织品谈判远比中欧纺织品谈判的难度要大,复杂性也更高。而且美国的贸易谈判风格素来比较强硬,所以谈判之前各方对谈判的结果都不太乐观。但是,从会议进展的情况来看,虽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还是有了一些值得庆幸的进展,这就是美方明确表示将慎用设限手段。对美方表示“ 慎用设限”,中国当然是欢迎的,不过美国的“慎重使用”,与欧盟的“克制使用”在程度上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个结果也反映出中美两国政府对于纺织品问题的态度都是比较强硬的,从中方的立场来看,出于维护纺织品企业的利益,中国政府并没有通过让步来换取一个对纺织品生产企业来说并不有利的协议。而从美国政府来说,也不想马上就达成协议。一方面,美国目前对中国已经设限的纺织品有7种,还有几种也正在调查之中,等待调查的结果,美国方面希望在这等待的过程中给中国方面制造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新任商务部长古铁雷斯也并不想在其打头一炮的领域内显示出其软弱,还有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问题上所反映出来的美国将商业问题政治化的倾向等,都决定了要指望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在短期内解决是不现实的。另外,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空前之高,今年的头5个月,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已经达到390亿美元,远远超过去年同期的300亿美元水平,预计中国全年的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达到1000亿美元,如果按照美国的统计口径,有可能要达到1900亿美元。所以,在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大量存在的情况下,美国也不会轻易地在纺织品争端问题上退让。
据了解,中美之间的贸易磋商是政府间磋商,代表企业的行业协会并没有参加。由于在联委会会议上,中美双方都表示愿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尽快就纺织品问题进行实质性磋商,所以今后如何磋商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中国有关的企业希望中美纺织品谈判的结果是,通过磋商将贸易环境确定下来。现在的问题是,由于贸易环境不明确,中国企业不知道该如何接单,美国进口商不知道该如何下单。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已经受到限制的纺织品,还影响到了其它产品。在美国已经对中国设限的7种纺织品中,有好几种纺织品的出口数量已经达到美国的限制数量。另外,目前美国正在对中国其它6种纺织品进行内部评估,即将进入决定是否设限的关键期,中国企业也希望在磋商之后能够出现有利于自己的结果。今后中美纺织品磋商将主要涉及到两部分的内容:首先是美方就是否实施“ 特保”而进行内部评估的羊毛衫等6种中国纺织品,目前已进入是否受理的关键时期,对此需要进行磋商;其次是美国已经实施“特保”的中国7种纺织品,中美将就这些产品的未来命运进行磋商。中美贸易磋商是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手段之一,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应该说才刚刚开始,今后随着中国比较优势产业的不断提升,中国的产品会不断地进入美国的传统产业领域,农产品、半导体、家具、汽车、钢铁等方面的贸易摩擦将会接踵而至,对此中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前所述,中美纺织品贸易磋商要比中欧纺织品贸易磋商复杂得多,原因就在于它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纠缠在一起,使得在谈判过程中增加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中国与美欧在纺织品问题上的争端,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关于对中国出口增长将要放缓的激烈争论,并进一步引发了中国是否会因出口增长放缓而导致经济增长减速的巨大争议,所以妥善解决贸易摩擦问题,无论是对中国经济,还是对世界经济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