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 运
上一周的中国股市呈现出戏剧性的变化,周一(6月27日)由于市场得到预先通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将在当天下午就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问题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引起市场人士普遍关注,因此当天上证指数高开高走。周一(6月27日)上证指数以1108.47点开盘,当日上涨幅度为2.06%。但是其后几个交易日大盘不仅没有继续上涨,反而逐日回落,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周五(7月1日)上证指数报收于1055.59点,较前一周的收盘指数1101.88点下跌了4.20%。所以,上一周的股市行情着实让人体会到了所谓的“先喜后悲”的滋味,证监会的尚福林主席在记者招待会上鼓舞人心的讲话似乎并没有彻底唤醒投资者参与股权分置改革的热情和决心。
尚福林的记者招待会在证监会宣布第2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名单以后举行的,所以记者的提问和尚福林本人的谈话内容也都主要集中在有关股权分置改革方面的问题上。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问题,尚福林明确提出证监会不准备进行第3批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要力争集中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任务。他说,从第1批试点的情况来看,总体的效果是好的,第2批试点公司在覆盖面和方案的多样性方面都有了扩展,整个试点工作不会拖延得太久,在试点工作的进行中和结束后,证监会将会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改革规则,加紧做好全面推开改革的工作。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涉及到A股中的国有股(非流通股)和社会公众股(流通股)的股权分置改革,而且还涉及到含有B股和H股两类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对此尚福林表示,证监会一直在认真研究此类公司将来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案。对于市场比较关心的何时实行“新老划断”的问题,尚福林指出这需要根据改革的进程进行论证,实施“新老划断”的前提是市场对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形成了比较明确的预期,“新老划断”的实施不会对现有的市场格局造成冲击。
对于尚福林记者招待会的市场效应不明显,大多数的解释认为是由于尚福林在记者招待会上并没有透露出更多的实质性的利好消息,实际上中国股市目前最缺乏的是“人和”。目前中国股市可以说“逢天时”、“得地利”,但“缺人和”。自5月初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来,承认了流通股含权,从目前已经公布的20多家改革试点企业的对价方案看,流通股的平均权益增长率将达到30%左右,股权分置改革对流通股带来的利好性质是明显存在的。而且在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后,证监会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利好政策,比如允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增持社会公众股,允许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向券商注资,降低红利所得税等,管理层希望股市向好的意图十分明显、心情十分急迫,此乃中国股市少有的好“天时”。再有,中国股市自2001年进入熊市以来,上证指数下跌超过一半,市盈率水平由最高的60倍下跌到目前的17倍左右,根据目前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平均权益率提高30%的对价水平,预期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平均市盈率将会进一步下降到13倍左右,低于很多成熟证券市场的市盈率水平,这是中国股市难得的好“地利”。但是,中国股市在经历了长达4年的熊市之后,投资者普遍损失惨重,心灰意冷,投资信心受到沉重打击,而信心的恢复需要时间。这就要求大盘必须经过二次探底,甚至三次探底的反复考验。
股权分置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还中国资本市场的本来面目,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在管理层主导之下,让流通股东获得对价、让非流通股东获得流通权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让中国证券市场的股价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就像中国早期经济体制改革中取消“双轨制”一样,是一项重要的正本清源的改革举措。但是,由于在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的过程中,会产生股价的除权效应以及短期供求平衡被打破的效应,这将是近期内市场信心难以快速重振的原因。所以,尽管股权分置改革从长远来看的十分必要的,但是短期内的震荡也是不可避免的。
上一周的中国股市呈现出戏剧性的变化,周一(6月27日)由于市场得到预先通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将在当天下午就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问题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引起市场人士普遍关注,因此当天上证指数高开高走。周一(6月27日)上证指数以1108.47点开盘,当日上涨幅度为2.06%。但是其后几个交易日大盘不仅没有继续上涨,反而逐日回落,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周五(7月1日)上证指数报收于1055.59点,较前一周的收盘指数1101.88点下跌了4.20%。所以,上一周的股市行情着实让人体会到了所谓的“先喜后悲”的滋味,证监会的尚福林主席在记者招待会上鼓舞人心的讲话似乎并没有彻底唤醒投资者参与股权分置改革的热情和决心。
尚福林的记者招待会在证监会宣布第2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名单以后举行的,所以记者的提问和尚福林本人的谈话内容也都主要集中在有关股权分置改革方面的问题上。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问题,尚福林明确提出证监会不准备进行第3批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要力争集中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任务。他说,从第1批试点的情况来看,总体的效果是好的,第2批试点公司在覆盖面和方案的多样性方面都有了扩展,整个试点工作不会拖延得太久,在试点工作的进行中和结束后,证监会将会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改革规则,加紧做好全面推开改革的工作。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涉及到A股中的国有股(非流通股)和社会公众股(流通股)的股权分置改革,而且还涉及到含有B股和H股两类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对此尚福林表示,证监会一直在认真研究此类公司将来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案。对于市场比较关心的何时实行“新老划断”的问题,尚福林指出这需要根据改革的进程进行论证,实施“新老划断”的前提是市场对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形成了比较明确的预期,“新老划断”的实施不会对现有的市场格局造成冲击。
对于尚福林记者招待会的市场效应不明显,大多数的解释认为是由于尚福林在记者招待会上并没有透露出更多的实质性的利好消息,实际上中国股市目前最缺乏的是“人和”。目前中国股市可以说“逢天时”、“得地利”,但“缺人和”。自5月初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来,承认了流通股含权,从目前已经公布的20多家改革试点企业的对价方案看,流通股的平均权益增长率将达到30%左右,股权分置改革对流通股带来的利好性质是明显存在的。而且在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后,证监会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利好政策,比如允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增持社会公众股,允许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向券商注资,降低红利所得税等,管理层希望股市向好的意图十分明显、心情十分急迫,此乃中国股市少有的好“天时”。再有,中国股市自2001年进入熊市以来,上证指数下跌超过一半,市盈率水平由最高的60倍下跌到目前的17倍左右,根据目前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平均权益率提高30%的对价水平,预期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平均市盈率将会进一步下降到13倍左右,低于很多成熟证券市场的市盈率水平,这是中国股市难得的好“地利”。但是,中国股市在经历了长达4年的熊市之后,投资者普遍损失惨重,心灰意冷,投资信心受到沉重打击,而信心的恢复需要时间。这就要求大盘必须经过二次探底,甚至三次探底的反复考验。
股权分置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还中国资本市场的本来面目,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在管理层主导之下,让流通股东获得对价、让非流通股东获得流通权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让中国证券市场的股价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就像中国早期经济体制改革中取消“双轨制”一样,是一项重要的正本清源的改革举措。但是,由于在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的过程中,会产生股价的除权效应以及短期供求平衡被打破的效应,这将是近期内市场信心难以快速重振的原因。所以,尽管股权分置改革从长远来看的十分必要的,但是短期内的震荡也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