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三大挑战考验建行新掌门
日期: 05年04月1期
  2005年3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和第一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暨2005年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经过审议,选举郭树清先生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现正按规定程序报送有关监管机构进行任职资格审核。
  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认为,郭树清先生曾在国家计委、体改委担任领导职务,历任贵州省副省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具有较强的战略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他担任建设银行董事长,将对建设银行的改革发展和国际化进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17日担任建设银行党委书记,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人物。
  与央行行长周小川、北京市长王岐山、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等官员的经历类似,郭树清也被定义为“ 学者型官员”。并且,他们都是原国家体改委的人,曾经对中国改革产生过重要影响,郭树清本人曾是“价格双轨制”改革方案的设计者之一。有意思的是,周小川、王岐山也都曾在建设银行担任过行长。
  一位熟悉郭树清的人士介绍,郭树清在内蒙古插过队,酒量不小,“性格耿直”,非常直率,很有看法,也很固执;是个思辩型学者,学术功底很深;也是个务实的人。
  郭树清曾先后在南开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学习,不过一开始所学专业是哲学和马列,而不是他后来所擅长的宏观经济。
  1998年,只有42岁的郭树清调贵州省任副省长,分管外资和金融。2001年起,郭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恰逢中国外汇储备的巨额增长期。
  身为央行副行长的郭树清到建设银行履新,舆论普遍认为,这对重树投资者对建行的信心,谋求建行上市具有正面影响。
  不过,郭树清虽然有丰富的宏观经济管理经验,却没有在金融机构第一线工作的经验。对他来说,最大的任务和最大的困难都是如何带领建行走出目前的人事变动危机,并最终成功实现上市。人们对这位“学者型官员”是充满信心的。
  对49岁的郭树清来说,临危受命处理建设银行因张恩照辞职而引发的“ 地震”,可谓重任在肩。不可否认,摆在这位新“ 领头人”面前的至少有三大挑战。

  挑战一:“监管者”变成“被监管者”

  从198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后,郭树清一直在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工作。
  从1980年以来,郭树清在宏观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领域发表论文300多篇,主编和与他人合着出版了13部著作,内容涉及经济体制转轨、新时期的宏观调控、走向市场经济的投融资体制等内容。“郭有比较强的学术背景和很深的学术素养,平时喜欢写、喜欢思考,不轻易附和盲从别人。”
  “ 除了20多年丰富的宏观经济管理经验外,225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建行,作为外管局局长的郭对建行股改的每一步都非常熟悉,这也让他具备进入建行后很快开展工作的优势。”该人士也坦言,由于郭没有在金融机构第一线工作的实战经验,摆在他面前的第一大要务,显然是如何尽快摸底建行所有的情况,完成从“监管者”到“被监管者”的角色转变。

  挑战二:三年内两任行长去职

  在短短三年内,建行经历了两位“一把手”的更迭。张恩照的前任王雪冰因为在中国银行的腐败问题于2002年被免去职务,2003年被判刑;张恩照也在成为建行行长的短短两年后,因为“个人原因”辞职,目前具体的辞职原因仍众说纷纭。这对于正处于改革关键时刻的建行员工,难免会有多种想法。
  如何稳定人心、团结员工继续推进建行的改革,显然也是摆在郭树清面前的新课题。据了解,在建行总行召开的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议上,郭树清还专门说道:“ 决心和全行员工一道共同努力奋斗,把建设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事业推向前进。”

  挑战三:建行境外上市仍未完成

  据透露,建行原计划今年三季度在国际市场进行首次公开发行,筹资50亿至100亿美元。同时关于花旗与建行正在谈、参股建行的消息也一直不绝于耳。而此次人事变动带来的信任危机,也让建行原计划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计划陡增变量。
  “ 预计建行上市的计划不会变,但现在关键是稳定全球投资者的信心。”社科院金融发展研究室主任易宪容这样表示。显然,郭还需在今年内与投资者面谈,这将是一个很大范围内的投资者,是要让全球的投资者确信,个别领导的更换并不会影响到建行的财务状况和所有原定进程。
  也有业内人士提醒要注意一个细节,张恩照的辞职应该不会是一两天的考虑期,而这个阶段中,建行新领导的任用也会有一个比较长的“准备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1070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