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丁磊式财富何以不会被仇视
日期: 05年04月1期
  2005年的中国年轻人,对于商业和财富的了解已经有足够的途径。而时常刺激大众神经的,还有媒体上层出不穷的财富人物──不仅越来越有钱,而且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多的富豪们,以三十或者多不了几岁的年纪出现,更加成为这个社会的特殊现象。
  大批量年轻富豪涌现的景象已经让中国进入一场仇富反仇富的激烈辩论──有人尖锐地指出,为什么丁磊他们不会被人仇视?什么是富人们自己的安宁和充实的幸福路径?
  比起广大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和略嫌老迈的欧洲国家来说,美国商业文明已经成为绝对强势的价值观和方法论。20世纪的美国商业和美国商人,已经成功地寻找到一条致富的有效路径,因此上世纪90年代末的科技泡沫,更加使得青年创业的神话一再涌现。什么是美式创业?就是凭借智能和知识,能够迅速变为盈利模式,几何级数地积累财富。这比起靠垄断权力和垄断资源致富,显然是一种进步,而其核心,就是财富快速增长及其年轻化。

  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年轻富人

  其实,除了所谓的富豪身家排行榜外,美国《福布斯》杂志已经找到了另外一种观察富豪的角度,那就是“ 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富人榜”。《福布斯》说:正是这些富豪在左右着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而此项排名与之前的世界500强等排名不同的是,除各位富豪的公司规模外,还着重考虑其政治权势、影响范畴以及他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
  第一位的没有惊喜,还是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盖茨已是连续6年蝉联此项殊荣。
  排名第二的是人称“华尔街股神”的沃伦.巴菲特。巴老在金融界可是一言九鼎的人物,如果他看跌哪只股票,哪只股票就一定难逃股价狂泻的命运。虽然谁也不知道是因为那只股票要跌,才会被巴老看死,还是因为它不幸被巴老看死,才会狂跌。不论怎样,目前全球经济阴晴不定,想在股市赚钱难上加难,所以他的经济预言特别受到市场的关注。只是,最近他也被美国证监会调查是否有操纵股票的内幕交易。能否保持一世英名,还真是非常吸引注意力的。
  或许是因为拥有的AC米兰足球俱乐部近年重现辉煌的原因,所以身为俱乐部老板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排名富豪榜第三,中国人自己的女婿、传媒大亨默多克排第四;中国香港的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以78亿美元的资产总额排名影响力榜单第五名。他堪称全球“最大慈善家”,去年共捐款十几亿美元,他尤其关注疾病疫苗方面的研究。因为搞3G,加上全世界投资港口和码头,所以华人首富李嘉诚也很威风,影响力榜上高居第五。
  值得注意的是,控股沃尔玛超市的罗伯逊.华尔顿家族,美国零售业巨头卡罗斯以及印度科技巨子阿兹姆都进了这个榜的前十名。他们这几家都是大量制造就业机会的大社会式文章。引入影响力来观察富豪,肯定是比起光计算银行存折的数字要有价值。类似的标准,在海外还有慈善排行榜、公益事业排行榜以及企业公民等等。概而言之,就是不鼓励富人为富不仁,而主张他们回馈社会和公众。
  波士顿学院企业公民研究中心的定义是:“ 企业公民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政策相整合的行为方式。一个企业公民认为公司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关,因此,它会全面考虑公司对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影响,包括雇员、客户、小区、供货商和自然环境。”
  而这个说法同样可以适当延伸,作为我们这个社会对待年轻的、三十出头这一群富人们的期待标准。因为他们年轻,更少包袱,更少束缚,也因为他们的可塑性更强,对自己的命运选择权更大。
  或者,真正能够为社会接受乃至嘉许的一个富人,应该尊重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他的行事和思考,同样能够由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关的程度作为出发点。他会考虑自己的行为语言,对所有利益相关成员的影响,包括朋友、客户、竞争对手、社会大众和自然环境。

  值得期待的新富影响力

  实际上,在2004年,在社会陷入仇富反仇富的激烈辩论之中,就有人尖锐地指出,为什么丁磊、陈天桥们不会被人仇视,因为他们是阳光下的新富人。
  其实,这一句话也可以继续下去。一方面,如果那些来自于灰色地带的财富,最后在阳光下呈现的富人,能够找到和社会广泛群体的沟通基础,一样可以得到应得的尊重。另一方面,如果丁磊、陈天桥们一直坐拥财富,未来一切以商业为导向来操作的话,迟早也会遭遇非富人群体的反弹。
  阳光与否,只是富人获得与财富相应的幸福感的其中一个条件。要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年轻富人,他们需要注视社会的发展,关切公众情绪的变化,重要的是,要借鉴发达国家富豪们富裕之后的生活内涵和价值标准,而不仅仅是他们的做生意手法。
  当然我们不会空洞地要求年轻富人的自律,更加不奢望──三十暴富的一群──这么快能够有美国家族基金觉得有遗产留给子孙是耻辱这种宗教情怀。但是,现代的商业社会本身就需要各个群体都具有一种妥协精神,在法律与社会普遍接受的伦理价值之下的妥协。富人和其它非富人(不仅仅是穷人)在法律之下是平等的,但是,在开放社会,各个不同群体之间是存在着互相转化和约束的关系的。少数富人们拥有继续赚钱和按照自己意愿消费的权利,但是富人必须知道自己行为的界限,这其实更加有益于增进富人群体的福祉。
  如果仅仅靠呼吁或者谴责,是难以消除或者减弱“ 仇富心理”的,在一个人均GDP才只有1000美元,还有大部分是农业人口的国家,贫富差距始终是一个现实的、尖锐的话题。在富人的权利与大多数的集体接受界限之间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关系,社会才有可能趋于充满生机的和谐,富豪们才能寻觅到自己的安宁和充实的幸福路径。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1070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