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面对纷争四起的收购传闻,新浪总裁汪延的“谁也不可能收购新浪”还犹言在耳,但2005年初业界第一惊天大收购已然清晰,盛大已经持有新浪19.5%的股票,一跃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
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2月19日宣布,公司于2月10日就同其控股的地平线媒体有限公司(Skyline MediaLimited)一道,对新浪控股约19.5%。这些股份是通过公开二级市场购得的。盛大终以入股方式成为新浪最大股东,将支付2.304亿美元。这个消息一经发表,在中国业界引起轩然大波,关于这场股票收购事件的台前幕后有怎样的谜底和交易,暂时还是各界人士的揣测,而关于收购真相的传言也有多个版本流传,更使这场并购扑溯迷离。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将是目前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一宗并购案。
新浪在沉默了120个小时后首度公开发出自己的声音。新浪并不认为盛大是恶意收购,同时不反对盛大未来同新浪进行沟通。新浪副总裁、新闻发言人沈建明表示,盛大收购新浪确实采取“突袭”方式,新浪管理层与董事会成员事先一无所知。
新浪启动的毒丸计划(Poison Pills),核心内容是“如果盛大及关联方再收购新浪0.5%或以上的股权,购股权的持有人(收购人除外)将有权以半价购买新浪公司的普通股”。现有股东可以行使权力以半价增持新浪股权,以图摊薄盛大持股,令收购计划无功而回。
有分析指出,通过段永基的“盟友”(即共同四大股东),陈天桥实际控制的新浪股权最起码已经接近40%。若盛大与这些股东早已提前“ 合谋”,基本可以控制新浪的董事会。
和讯网CEO谢文认为,新浪的“毒丸”已经失去意义。谢文称,从高盛报告中可以发现,盛大并不具备完全收购新浪的实力,陈天桥追求的可能只是换股合并。因此,新浪的“毒丸”在这个时候推出,从时间上来说已经晚了。而且,此次举动,最直接的潜在受害者将不是盛大,而是可能参与竞购新浪的YAHOO。可以说,新浪的“ 毒丸”是来得太晚,又打得不准。谢文表示,新浪真正有力的反击措施只能是增发新股,一次不够就增发两次,直到盛大无能为力。因此,新浪的“毒丸”,不过是董事会在事发之后走的形式而已。盛大入主新浪或许会有波折,但基本可以断定,盛大入主几乎已经成为定局。
据信,盛大董事长陈天桥、CEO唐骏24日下午已秘密抵京,业内人士判断,这意味着盛大与新浪的新一轮合并谈判已经开始。对于这次谈判,当事各方均严格保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盛大已经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新浪并没有关闭联姻的大门,剩下的就看双方如何进行沟通了。
“诡异”收购
这也许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 诡异”的一次收购。
为何盛大采取公开市场收购、而非向股东要约的方式完成此次收购?
为何在收购达到19.5%,收购方合并被收购方财务报表的临界点披露了收购消息?
难道果真如外界所料,这是一次恶意收购?
19.5%的公开市场收购是否是终局?
始终对新浪虎视眈眈的雅虎为何坐视盛大“虎口夺食”?
从2月18日中午,“雅虎联合GOOGLE收购新浪”的消息出现伊始,网络上、电话中和短信里传得飞快的就是这宗收购。及至晚间,不变的是新浪,变化的是收购方从雅虎+GOOGLE,变成了有意建构“ 中国迪斯尼”的网络游戏公司盛大。
雅虎和GOOGLE在搜索领域的激烈斗争使得这两家几乎不可能携手合作,但雅虎对于新浪的孜孜以求却昭然若揭,盛大的黑马姿态在令人惊讶之余,不禁为收购的最后走向更增加了“诡异”色彩。
等到当天纳斯达克按时开盘时,但无论是盛大还是新浪都没有在盘前发布任何消息、甚至也没有即将公布重大消息的提示性公告,只是两家公司双双在盘前大涨、交易量也异乎寻常地放大。
直到纳斯达克当天交易收盘、北京时间19日清晨,盛大才发布消息称,公司于2月10日就同其控股的地平线媒体有限公司(Skyline MediaLimited)一道,对新浪控股约19.5%。这些股份是通过公开市场购得的。与此同时,前一天还可以打通的包括唐峻在内的诸位盛大高管电话也同时关机,所有某个片断的猜测都成为最终拼凑出整体概况的信息。
此消息发布后,只有盛大在其公司网站上发布了一则持股新浪的消息,新浪方面尚无任何公开说明。而包括盛大CEO陈天桥、新浪CEO汪延在内的当事人都对此交易保持沉默。时任新浪联席董事长的段永基也一直未在媒体前公开露面。
恶意收购?
种种迹象表明,此次盛大入股新浪,更像是一次恶意的收购行为。盛大在提交给美国SEC的文件中称,收购新浪的股份是出于战略投资的考虑,意在获得大股东的地位。并且不排除通过各种手段如公开市场购买、私下交易等进一步增持新浪股票,从而寻求对新浪的控制权或对其施加影响的可能性。
盛大提交给美国SEC的报告还显示,此次收购新浪股票的行为共消耗230,430,727(2亿3000万)美元资金,而此项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2004年10月发行可转换债券时获得的现金。
盛大怀揣着几亿美元的现金等了新浪一个季度。因为新浪第三季度的业绩太理想了,10月27日财报发布后,股价一下子从9、10月份20-30美元的低价区间迅速窜升至35美元-40美元的价位,收购成本陡然增加,盛大只好暂时保持低调。
在新浪近日交给纽约证券交易所SEC的报告中称“在1月12日至2月10日之间,交易的股票数额已经达到2.304亿美元。”(按照新浪网自己提供的消息其已发行股数为5047.8万股,盛大SNDA收购了19.5%,即983.3万股。由于交易总额是2.304亿美元,每股收购价大约23.43美元。)报告中还称,因为数据显示流通市场上购买其股票的意愿非常坚决,明显表示盛大有并购的意图。而盛大的股价在并购的消息披露之后股价下跌1%至29.68美元,以30.01美元收盘。
业内普遍认为,因为新浪股权分散,加之盈利预期没有到达,新浪在美国资本市场仅仅徒有虚名。随着盛大和陈天桥对迪斯尼式互动娱乐帝国梦想的不断加强,收购新浪也将使盛大和陈天桥离梦想更近一步。盛大梦想成为一个跨媒体、全方位的娱乐工业帝国。
有人出卖新浪?
盛大提交给美国SEC的报告表明,盛大及其关联公司,在1月6日至2月10日之间不断从公开市场中买入新浪股票。值得注意的是,盛大以23.17美元买入7,280,000股新浪股份(占新浪总股数14.4%)正值新浪发布第四季度财报的当天和第二天,当时由于新浪公布其算命广告被禁以及下调05年第一季度的预期,股价一度下挫达20%之多,此时进行如此大宗的买进,盛大果然不愧是资本运作高手。
但是事情不是这么简单,“有知情人透露,新浪主要股东四通控股的执行董事陈晓涛和原中华网执行总裁金宝启都曾参与此事运作,并且新浪CEO汪延、CFO曹国伟已经将其手上的股份倾囊外售”。如果此消息可靠的话,那么此次收购更像是在这两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间上演的一出“ 无间道”。
不过,美国的投资人并不傻,已经有律师事务所代表投资者在美国起诉新浪公司、新浪CEO汪延、新浪CFO曹国伟,指控新浪不及时披露信息,误导投资者,并指出在2月8日股价大幅度下挫时“ 有不同寻常的大笔交易出现”。
直到19日10点,新浪网才终于有了正式的官方响应,反常地沉默了几乎24个小时。新浪公关部也承认──“ 事件突然”。有关声明异常含蓄:“此次盛大公司备案中所披露的唯一行为是股票购买,对新浪公司本身的业务及运营均无任何直接影响,新浪公司股东也无需对此采取任何行动。”新浪董事会方面声称,会依据对股东的责任“研究审查”盛大的收购行为。另一个最新信息是,从周二开始,新浪将有一些实质性动作,包括利用舆论造势。但由于新浪股权极其分散,股东利益不一,还不能肯定新浪的所谓“实质性动作”是否就等于“反击”举动。
谁为新浪负责
作为中国最出色的门户网站,新浪的地位和业绩有目共睹。不过,它天生所具有的缺陷也依然明显:一个由资本而非创业者主导并派系纷争不断的董事会。
1993年,王志东在四通段永基资助下创建四通利方。1998年,四通利方与台湾华渊信息网合并,新浪成立。自此,大陆系和台湾系在董事会和管理层中的对峙局面开始形成。而创始人王志东的股份因融资和合并而不断稀释,主导董事会的是段永基、陈立武等资本老人。
上市后,新浪董事会前5位股东是陈立武(13.3%)、段永基(10%)、王志东(6.3%)、姜丰年(5.7%)和曹德丰(4.6%);形成多位大股东并存的局面。而台湾与大陆的两个派系、资本与实业的两种经营思路,始终使董事会处于难以平衡的权力纷争之中。派系纷争的直接表现,便是其CEO三易其主及“两宫”联合执政。从1999开始,新浪四次出现联合执行长、运营长甚至董事长的对峙局面。目前,段永基与华渊老人姜丰年分享主席一职,而台湾人林欣禾和大陆人曹国伟同任COO。今年,CMO张莅政、CTO严援朝、副总裁王欣相继离职。
2001年6月,走实业路线的创始人王志东被主张资本运作的董事会辞退,具有投资银行背景的茅道临接任CEO。数月后,新浪与阳光卫视实现股份互换,段永基携盟友吴征入主董事会。一位IT评论家说,王志东离开后,新浪董事会再没有强势的实战派代表,只剩一群资本玩家。
动荡的人事斗争使管理层无力集中精力进行业务创新,开始更多通过并购扩张,以迎合董事会的偏好。2001年9月至今,新浪先后进行了6次大型资本运作,尤其对已具规模并盈利的公司进行并购。正是这种“ 以现金买收入”的模式不断推动其业务规模增长,使新浪快速成为门户网的领头羊。但这种缺乏内在创新的规模增长并不被资本市场认可。即使新浪营收在今年第二财季达4900万美元,整整两倍于近年从未出手并购的网易,但两者在纳斯达克的市值却一直持平。
于是,在动荡中残喘数年的股东不断套现。自2000年新浪上市到2004年4月,新浪董事会和管理层集体持股由50.3%下降到15%.其中,大股东陈立武和曹德丰,以及前任CEO王志东和茅道临几乎全部套现;联席董事长姜丰年和段永基套现过半。包括CEO汪延在内的现任管理层,股份则极为稀少。近几个月来,新浪最大单一股东段永基加快了四通转型保健品行业的步伐,出让新浪股份被迅速提上日程。不仅雅虎等国际巨头对其垂涎,新浪自身也在寻求下家。网易、盛大甚至腾讯,都有可能随时进场,成为主角。
至此,“ 看空”新浪的气氛凸现无余。一位观察人士说:“网易是丁磊的,搜狐是张朝阳的,盛大是陈天桥的,你也需要回答新浪到底是谁的。”事实是,谁都有发言权,但谁都不控制新浪,所以没有人为新浪负责。
业界出言谨慎
业内同行对此事件不约而同表现出了谨慎再谨慎的沉默态度。中华网前总裁金宝启对记者表示:“ 这件事不好评价”;而原新浪元老,点击科技王志东则更是明确声称:“这事我不管,不知道。”
某证券公司专业分析师透露,盛大此番之所以能够悄无声息地完成收购,主要是由于“ 新浪股权比较分散”的缘故。他表示,尽管目前盛大算的上是新浪最大股东,但如果出现其它几大股东联合的局面,仍然不会给盛大太多发言权。
东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付勇则认为,此番收购对于双方而言“是件双赢的事”。在他看来,“ 新浪的现金流一向不是太好,此次被盛大收购,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而以往较为分散的股权也得以更加集中。而盛大方面有着充裕的现金流,通过收购也可更好实现业务的扩充、整合。”
“ 至于盛大是否希望藉此收购实现业务转型,走出单一网络游戏核心的局面,仍需加以时日来证明。”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朱东华分析认为,盛大成功收购新浪可能是门户走向衰落的标志事件。他预计,在未来将是网络游戏公司如盛大、搜索引擎公司如百度、以及实时通讯网站如QQ,共同支撑中国互联网的“ 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