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祖国
新经济这一词汇的大流行是在1998年,以后由于网络泡沫的破灭,新经济一词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淡出。所谓新经济主要不是依靠体力,而是依靠脑力来推动的经济,是通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而产生国际竞争力的经济,是相对大量生产而言技术革新更加重要的经济,是相对新的机器而言新的创意以及产生新创意的手段更为重要的经济。所以,从这一定义出发,新经济本身并没有衰败,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和国际化在IT泡沫破裂以后仍然在迅速地进行。
新经济的第一个特征是以人的才能为中心,很多新出现的企业不是依靠资本,而是依靠才华横溢的人才进行竞争。他们的成果也往往不是物质形态的东西,而是通过服务和软件作为载体表现出来。这些企业不仅是以新技术、通信、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活动,而且还在金融和娱乐等服务领域发挥作用。在新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特殊性在于其发展的原动力不是资本,而是人的才能。企业设立时的努力,不仅仅是所必需的金融资本,而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特别是在娱乐和体育产业部门,人的才能成为经济活动的基础。比如,在电影产业,从前是制片人控制和支配该产业,而现在则是导演掌握着支配权,他们在电影产业君临天下,并获得巨额的收益。剧作家和演员的重要性也在提高,电影产业中的财富和支配力正在从资本家向有天才的专业人士进行转移。同样在体育产业,财富支配力也在向有才能的选手、管理人和教练转移。在半世纪以前,英国足球主力运动员的报酬并不是很高,而现在一些著名的运动员,无论是足球、棒球还是高尔夫球在转会的时候都能够得到巨额的现金。高尔夫球界的老虎伍兹,由于其出众的才能,已经在美国的富豪榜内位列前四十位之内。
新经济的第二个特征是以引人注目为中心,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过去人们始终感到物质匮乏,可是现在由于大量生产,人们的注意力开始从物质性的欲望上面转移出来。在发达国家,基本生活所必须的物质材料已经非常充裕,不少国家的国民由于饮食过度而导致营养失调。很多劳动者已经不再直接进行生产或运输的工作,而是依靠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来谋生。很多人强调这种情况意味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其实,在真正的意义上,这并不是信息经济。因为,信息如今已经充斥在网络之上,并不是稀缺品。现在什么是稀缺品,引人注目是一种稀缺的东西,不管一个人如何聪明、如何优秀,要同时集中很多的注意是不可能的。人的生活无论在物质上是如何充足,如果无法引人注意,就不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绝大多数的人都具有想获得很多人认同这种天然的欲求,这并不仅仅是名声欲和地位欲,是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够得到来自于周围的注目。因特网是满足这种欲求的最适当的手段,给人们提供了获得不特定多数人注意的新的机会,注意的程度得到了明显的增加。
新经济的第三个特征是以创造性为中心,在IT化和全球化迅速进展的新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世界里,要求劳动者掌握和从前不同的技能。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竞争的激化,创造力和革新力能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附加价值。霍金斯将创造性的产业定义为其生产数据成为知识产权法对象的经济领域,在知识产权中,有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外观设计权四种,都有各自的法律制度和行政制度,都以保护各自不同种类的产品为目的,在上述四种知识产权中,具有各自对应的四个大产业,这些产业构成了创造性的产业。霍金斯的定义非常便于判断某一经济活动是否属于创造性产业,根据他的定义,可以把不同种类的创造分类在相同的项目之下,比如,科学研究因为其产品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所以被分类到创造性产业中去,还有音乐信息和基因信息也可以作为同一的创造性领域的东西来把握,因为音乐的著作权问题与人的基因的专利权问题具有共同的境界。
由于文化经济具有新经济的上述特征,所以在网络泡沫以后成为新经济的新的排头兵。目前,很多企业都认识到,物品的经济价值的大宗不是物理性的价值,而在于文化性的联想或设计等方面的审美价值。而且,以前的文化政策具有偏重于高端文化(阳春白雪)的倾向,而现在像商业文化以及漫画和动画等所谓的大众文化(下里巴人)开始成为文化政策的对象。
英国在布莱尔工党的政权之下,早在1998年以来就开始推进文化战略,使立足于个人的创造性的文化产业得以复苏,增强了国家的魅力,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目前在伦敦,文化关联的企业乃至团体有12000个,从事文化关联的自营业者约26000人,从事文化产业的人约70万人。在日本,广义的文化产业群包括12个行业,即广告业、建筑和土木服务业、古董品零售业、漆器制造业、设计、电影和录像、音乐和影像记录物制造和销售以及租赁业、音乐和舞台艺术、出版、计算机软件、电视和广播等。无论是艺术家数量、学术文化团体的事业所数量、从业者数量还是收入金额,在90年代都出现了稳定、扎实的增长。根据????基础研究所的统计,全部产业的事业所从1996年的667万个减少到2001年的630万,减少了5.5%,从业人员从6093万人减少到5828万人,减少了4.3%。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文化产业群合计的事业所从17万个增加到17.6万,增加了3.8%;从业人员数从174万增加到188万个,增加了7.9%。在收入金额方面,从1989年至1999年的10年间,服务业合计的收入金额从119.3兆日元增加到201.7兆日元,增加了69.1%;对此,文化产业群合计收入金额则从18.8兆日元增加到35.4兆日元,增加了88.5%,实现了更快的增长。
道格拉斯.麦格雷将文化力的概念模仿国民生产总值(GNP),将其称之为国民总魅力度或国民总文化力(GNC,Gross National Cool),专门指日本的动画、电影和音乐等流行文化在世界上的人气现象。他指出,日本90年代在文化方面展现出新的超级力量。当然,要将GNC像GNP或GDP一样进行定量化是很困难的,日本有学者推算了从1993年到2003这10年间日本的对外文化力的增长情况,其中,专利使用费的收入金额比原来增加了2.3倍,增加到1.42兆日元;已经录制的照相用的底片和胶片比原来增加了13.9倍,增加到437亿日元。文化和演艺是原来的1.7倍,金额达到164亿日元;电影用胶片(已经曝光并且洗印)为原来的0.4倍,金额为2亿日元;已经印刷的书籍、报刊、绘画等是原来的0.9倍,金额为466亿日元;美术品、收藏品和古董等是原来的0.9倍,金额为47亿日元;已经录制的唱片、磁带等是原来的1.4倍,金额为479亿日元。最近,日本的动画和游戏等大众文化引起了全世界年轻人的关心,引起了所谓的日本热,可以说日本的大众文化在引起世界年轻人的注意上获得了成功。通过这些大众文化,使得对日本关心的外国人学习日语,购买日本产品,吸收日本的技术诀窍,来日本旅游,加深了与日本人的交流,并进一步接触和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提升了日本的国民总魅力度(GNC)。
文化经济成为新经济的排头兵 / 日本国民总魅力度(GNC)得到有效提升
日期:
05年02月4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10155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