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9年来首次升息,令全球金融市场一阵狂乱。这是中国自1995年7月和1993年7月以来第一次分别上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基准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从10月29日起,由目前的5.31%上调到5.58%,此举使全球的商品价格、股市和外汇均受到冲击。存款利率则从现行的1.98%上调到2.25%。
这一措施表明了中国政府的一个政策转变,即它正朝着运用市场手段来调控经济的方向努力。
据分析,中国央行上调利率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减少资金体外循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定价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还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
本次利率调整,有利于增加居民利息收入。而且,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有利于保障居民的中长期储蓄存款利息收益。另一方面,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小于贷款基准利率的调幅。这样做既有利于房地产业的供求平衡和健康发展,又能适当照顾贷款购房者的切身利益。
为确保此次利率调整顺利实施,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全面周密的部署,要求各金融机构严格执行调整后的基准利率和浮动区间,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资金成本和企业风险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存贷款利率,防止盲目抬高贷款利率,抑制高利贷行为。
中国一直依赖行政措施来抑制它所认为的部分行业过度投资,例如钢铁、房地产和铝业等。中国人民银行也一直试图限制系统内流动资金,并紧缩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
各方投资者对升息决定立刻作出反应,这突出了中国近来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上升。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使它成为多种原材料需求的重要来源。
金属价格受到的冲击最大,石油价格也告下跌。债券市场反应紧张,短期国债价格下跌,收益率跃升逾0.15个百分点。因投资者担心中国经济减速将削弱整个亚洲地区的增长,并减少商品需求,美元最初大幅上扬,后来又有所回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员称,中国意外加息并不一定与转向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有关。法国巴黎银行首席经济师(美国)Brian Fabbri表示,中国在2006年前不会将人民币自由浮动的说法合理。
美国财政部则表示,中国升息与走向灵活汇率抵制的努力是一致的。美国财政部主管国际事务的副部长约翰.泰勒(John Taylor)说:“这是减轻中国通胀压力一系列行动的一部分……它也与中国已表明的转向灵活汇率制的行动相吻合。”泰勒还称,美国并未就人民币弹性汇率制的最后期限进行过讨论。
中国加息震动全球市场 / 宏观调控一箭三雕
日期:
04年11月1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3/8532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