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未来中国经济有通缩压力
日期: 08年05月1期

  短期内,物价转向全面通胀压力加大,有导致经济下滑过快的风险,因此调控需要把握好力度。考虑到出口下降等因素,未来经济可能还有通缩压力。这是4月25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8》(以下简称报告)的预判。

  该报告由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中心完成。国家统计局多名专家参与了撰稿。

  撰稿人之一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警告说,目前中国从投资到工业产品,到消费品等多个领域的价格都出现明显涨幅,短期内物价面临从结构性通胀向全面通胀转变的可能。目前正处于这一转折点上。他说。

 

  明后年经济或有通缩压力

 

  报告称,过去中国30年连续平均经济接近10%的增长,特别是5年来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驱动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

  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为4.8%。今年一季度涨幅为8%。该报告指出,目前的物价既有成本推动因素,也有需求推动因素。有内生因素,也有外生因素。

  食品价格成为推高物价上升的主要因素。工业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原材料价格上涨,投资需求加快也成为物价上升的诱发因素。此外,国际市场物价尤其是初级产品物价上涨,对本轮物价也推波助澜。最后是信贷投放的超常规增长,企业成本上升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物价。

  但是上述多项涨价因素,可能会产生新的后果。

  刘伟警告说,这可能导致物价由结构性上涨变成全面通胀。目前处于转折点上。

  根据报告,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些领域,迟早要内化成企业成本,这些成本的增加将是必然的。而且上游企业的成本上升,迟早要在下游表现。同时,劳动力等各种成本也要释放。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如果今年物价涨幅为5%左右,问题不大,但如果超过6%,或者达到7%的水平,问题会比较突出,像电力等价格的调整需要做出牺牲

  撰稿人之一的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处长施发启则认为,尽管全年可能达到6%左右的水平,但是从长期看不必太担心物价问题。

  他指出,今年物价上半年的上涨压力较大,主要是上半年的物价翘尾因素使得物价涨幅在5%以上,下半年涨幅相对会低一些。

  但是考虑到出口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等因素,可能会出现国内产品过剩情况,因此未来经济可能还有通缩压力。可以看看明年或者后年,搞不好还有通缩问题。施发启说。

 

  调控需把握力度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每年消耗的煤炭、石油、铁矿石、电力、水泥等占世界总消耗量的比重,远远超出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这种经济相对粗放后面很重要的原因是电力、石油、煤炭等要素资源价格仍没有理顺。

  但是从目前看,下一步调控力度需要把握好力度,短期调整的步伐不能太快。

  施发启指出,如果美国经济进入衰退,中国出口下降太快,将导致国内产品供大于求,使得通缩再次出现,同时经济也会下降。

  因此出口仍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为此利率、汇率的调整不能太快。美国在降息,如果经济下降太快,我们为什么不能降息,反而加息呢?施发启说。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3/7180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