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对部分食品价格采取了进一步的控制措施,表明政治层面的通货膨胀忧虑在不断增强。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本就微薄的收入在目前的通胀压力下已日益显得捉襟见肘。
根据1月16日宣布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成品粮、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等重要商品的大型生产商必须在涨价前获得政府批准。此类食品的批发、零售企业在涨价前不必获得批准,但在涨价幅度超过一定限度时需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调价情况。
另外,央行也宣布了旨在降低银行信贷的另一项措施,这是中国继续紧缩货币的举措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遏制通货膨胀。
中国政府近几个月来一直对通货膨胀忧心忡忡,担心这会影响社会稳定。本轮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食品涨价引发的,尤其是食用植物油和肉类价格的上涨,这推动中国11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创下了6.9%的11年新高。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对汽油和其它能源产品价格严加控制,并在近日重申将继续保持这些商品的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