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未来10年 沪港证交所竞争将加剧
日期: 07年07月1期

  香港回归中国快10年,近期许多人检讨过去10年得失,而财经界则更看重未来10年。经济分析师预言,未来沪、港证券交易所竞争将加剧;另外,中港两地的经济联系也将继续加强。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发表的10年后的香港是中国的纽约还是佛罗里达?研究报告中,强调未来10年将有更多公司于沪港两地同步上市。

  他说,香港想最终成为中国的纽约,所碰到的难度不小。而成为中国纽约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新加坡,也不是纽约,而是上海。

  他解释,香港近年在股市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股的4年熊市以及中国的资本管制。如今A股已重新活跃,单日成交量曾达到亚太区主要市场(包括日本、香港、澳洲)的总和。

  与上海相比,港股市的主要优势在于监管能力和公司透明度。

  不过,此项优势随著大量H股的回归A股,形成香港监管、上海买卖的局面。于是,A股篮筹公司管治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陶冬也指出,中国大陆有接近50%的储蓄率,资金成本较低。大陆也有众多的公司,需要在资本市场集资。无论从资金的供应方还是需求方看,上海似乎都有近水楼台的优势。

  他说,一旦人民币完全开放,加上香港的监管能力被复制,港股的优势将不在。但香港金融业未必就此衰落。因为,股市其实只是金融业中的一小部分。

  香港的衍生产品市场和对冲基金市场,都有做大的发展空间,上海则可能继续受到监管的限制。

  另外,香港的资产管理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也有机会管理迅速积累起来的中国资金。

  另一方面,陶冬认为,香港中西合璧的文化、高效便利的体制、医疗卫生、国际化教育、法制精神,会在未来吸引大量的中国有钱人,就像佛罗里达吸引美国有钱的退休人士一样。

  不过,10年后的香港既不是中国的纽约,也不是中国的佛罗里达,它仍然是中国的香港,是为中国提供高端服务以及高端居住环境的国际大都市。而这个目标,知易行难。

  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副教授苏伟文指出,回归前,最多港人谈论的竞争对手是新加坡,但到了近年,大家的焦点已经转到了上海。

  他说,中国经济急速发展,金融市场当然需要发展,香港与其研究如何竞争,倒不如考虑加强互补合作,但中港双方在合作时,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而最新一期《恒生经济月报》则指出,未来10年中港两地金融的市场将会加速融合,朝向单一市场发展。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3/4447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