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老龄化使中国经济发展失去优势
日期: 06年08月3期

  在中国大多数农村,随处都能看到墙上刷著这样的标语:“只生一个好!”、“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计划生育,作为厉行30年的基本国策,已经深入到国人的意识中。人们渐渐接受了这样的观念:人多了不好。
  可是,随著近年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续下降,学者们把一个新的问题抛到了决策者面前:50年后,哪来新的年轻人支撑这个国家的快速发展?哪来新的资本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而这,正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人口与劳动力绿皮书》最关心的话题。
  该书的著者之一蔡窗注意到,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人口增长转变之路。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一生中所生育的孩子数)已经迅速从1971年的5.4下降到更替水平(平均每位妇女生育2个孩子)以下,一举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国家行列。自1998年以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低于千分之十,2004年更是进一步降至不足千分之六。换句话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少出生了数亿人。
  不过,随著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另一个问题凸现出来——老龄化。
  如果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超过7%,就进入了联合国定义的老龄化社会范畴。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正式步入“全球老龄化俱乐部”。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1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也就是说,计划生育政策在成功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提高速度不断下降和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高,构成了中国几十年来和几十年后人口变化的主要特徵。
  蔡窗和他的合作者王美艳研究发现,在2000-2030年,我国不仅人口整体上趋于老龄化,而且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本身也呈现老龄化的趋势。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在今后若干年内,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还将继续增加,到2013年左右达到最高值72.1%,随后将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中。从绝对数量看,劳动年龄人口在2016年左右达到最高值,为9.97亿人左右,随后逐年下降。
  与之类似的是,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将逐渐下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有的预测结果都显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今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的变化,将不同于长期以来我们观察到的趋势,从动态的角度看,劳动供给状况不容乐观。人们甚至可以在并不遥远的将来,看到劳动力无限供给完结的一天——而这,正是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最基本的优势之一。
  不幸的是,与此相比,中国对劳动力的需求却在更长的时间内呈现扩张趋势。《绿皮书》指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越来越成为我们这个国家赢得世界的利器。从前几个“世界工厂”的历史经验看,对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言,劳动力无疑是其发展的根本依靠。即使中国有意改变已经获得的制造业比重,那也需要很长的日子,何况目前并没有这种调整的迹象和动力。
  虽然各路专家对此种现象的解读各有各的道理,但蔡窗更相信,这是中国经济增长中劳动力要素的供给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已经开始从劳动力“无限供给”转向劳动力“有限剩馀”。在不远的将来,随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劳动力短缺将是必然的。
  一个危险的事实摆在眼前:一边是“先老”导致的劳动力供给下降,一边是“未富”带来的大量劳动力需求,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现有的优势或许会荡然无存。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3/1930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