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日前突然宣布上调贷款利率,这一2004年以来的首次加息,旨在遏制银行信贷激增所引发的投资过热和大范围重复建设。央行宣布,从4月28日开始,金融机构基准一年期贷款利率将从5.58%升至5.85%,令企业贷款成本上升。但存款利率维持不变。
经济学家们认为,中国政府还将采取进一步紧缩措施,包括可能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加快升值。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减缓资本大量流入的速度,从而减少经济泡沫。
27个基点的加息幅度尽管温和,但意义重大,这意味著中国正朝著更多运用市场手段调控经济的方向努力,而不再依靠中央的行政命令。在过去,中国官员会首先考虑依靠行政命令抑制经济增长,而不是运用利率这样的市场杠杆。
全球股市最先作出反应,投资者更加担心中国经济可能因此陷入停滞,从而压抑旺盛的进口需求。欧洲市场早盘时,采矿、公用事业和石油类股纷纷下挫。
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中国已成为许多商品的最大进口国,为了推动高速的经济增长,中国进口的商品从铜、铁到铝不一而足。在消息发布后,有经济学家表示,对中国经济增长大幅减缓的担忧未免过度了,不过也有市场分析师认为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
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期货研究机构主管戴夫.莱因赫曼说,“中国上调贷款利率的消息意味著需求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下降。”他说,总体上,这将对商品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央行此举体现了中国高层领导人对经济过热的担忧。本月早些时候,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比上年同期猛增了10.2%。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本人似乎也对经济的快速增长感到惊讶,他表示,中国并不希望、也不追求经济的过快增长。
27个基点的加息幅度比较温和,但很多经济学家们此前都认为央行不会加息,因为哪怕幅度再小,也会加重利润本就微薄的数千家国有企业的经济负担。
大多数经济学家之前都相信央行更可能上调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但经济学家表示,现在看来,这可能是下一步动作了,另外政府还可能颁布更为直接的行政措施,例如要求大型国有银行减少贷款发放。
汇丰(HSBC)高级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利率上调幅度比较小,因而不会对贷款发放产生太大影响。不过,他表示央行此举向银行发出了要求放慢贷款的强烈信号。到目前为止,各银行的贷款发放量已经占到年度总发放量的一半以上。屈宏斌说,央行想藉此告诉人们,他们对此事是严肃认真的。
央行此举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最近在《世界经济展望》中的要求一致。他们敦促中国通过上调利率来抑制过度投资。IMF表示,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将有所放缓,这是因为外部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另外政府可能会采取措施抑制投资增速(这在未来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尤为需要)。不过从近期的情况看,如果不实行进一步的紧缩政策,那么银行系统充足的资金可能造成贷款和投资反弹,中国经济反而更有可能加速增长。
贷款失控可能引发新一轮经济过热,类似于从2002年底开始持续到2004年初的那次。不过JP摩根(J.P.Morgan)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Frank Gong)表示,这次的情况有根本性的不同。首先,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得到了控制——不足1%,而上次的通货膨胀率高达5%,这意味著目前的物价趋于平稳。过去,运输不畅和能源短缺导致物价上涨,使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不过这些瓶颈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中国政府加紧兴建了发电站、铺设了新铁路,还扩建了港口。
中国央行上调贷款利率
日期:
06年05月1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3/17461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