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月21日发表的数据显示,2005年日本与中国内地的贸易总额达18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7%,连续7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但增幅却显著下降。
根据该机构的数据,2005年中日贸易额为1893亿8736万美元,增幅从2003年30.4%和2004年的26.9%,大幅缩小到8.9%。与此同时,日本对中国出口,去年的增幅也明显收缩,从29%降低到单位数的8%。出口额为803亿美元。日本的对中贸易赤字为287亿美元,再次创下新高纪录。
从进出口商品的类别来看,日本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映像机器的零部件以及其他电子零部件。
针对中日贸易额增幅收窄的趋势,日本分析报告认为,主要是中国的半导体市场陷入低迷,产品销量虽增加,价格却下滑,将总收入拉低。其次是日本汽车近期转到中国生产,致使去年出口到中国的汽车销量减少了21.4%。
分析也指出,中国在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上已接近饱和点,因此日本出口的建筑器材、采矿用设备等大型机器在需求上都出现了两位数的减少。
分析认为,由于出口是以金额计算,目前日本出口到中国的加工原料的收入,其实也随著原油以及塑胶、钢铁等加工原材料的价格偏高而水涨船高。如果今后这些原材料价格不调高,就意味著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将会降低。
贸易促进机构公布的资料也列举了今后还可能继续影响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客观因素,这包括了有越来越多日企以及外资在中国投资电脑产品的生产,这意味著将会促使中国加强电脑零件上的生产技术。到时,日本对中国的电脑零件出口就可能只集中在高技术产品上,这将对日本的出口力度产生不良影响。
中日贸易额增幅缩小虽然成为这次中日贸易的一个焦点话题,但日本贸易促进机构仍看好今后的中日贸易关系,并预测中日下一年度的贸易额很可能突破2000亿美元。
报告说,从出口来看,日本可进一步推动对中国出口各种精密器材等产品。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工厂在进入正式生产后,肯定会带动日本本地生产的高技术汽车零件产品出口到中国。此外,中国近期推动的环保、节省能源项目,也将会采用日本生产的器材。
在中国产品进口日本方面,该报告强调:中国进口到日本的产品总值,以后将是拉高中日贸易额的重要组成。近期,进口日本的中国产品已从原有的蔬菜、纺织品,扩大到电脑、音像、家庭电器产品等。有关品种数量占日本进口产品市场的比例,也首次超越一半以上。
报告说,随著未来日本经济的复苏,日本国民消费相应增长,都将给中国提供更多出口到日本的机会。同时,日企在中国设立生产点,也显示中日两国今后将会有更多的贸易合作平台,双边贸易数额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