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民币兑美元屡创新高之际,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却语出惊人地说,社保基金、银行呆账及地方政府债务动辄几兆元(人民币,下同)的庞大财务黑洞,将大幅抵消劳动及生产率带动人民币向上提升的力量,所以人民币中长期存在贬值可能性。
高盛证券也呼应此说法。高盛证券不久前也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呼应夏斌的研究,影响中国大陆今明两年宏观经济的变量,除了禽流感之外,全球出口需求若未如预期衰退,加上中国大陆内需增强,经济过热疑虑将再起,则大陆政府势必将采取其它的市场策略,包括让人民币再度贬值,以应付可能面临的通膨压力。
夏斌在16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发表“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报告”。他表示,今明两年,汇率政策的调整更多体现在观察、适应。报告指出,人民币汇率改革措施实施后,美国近期警惕通胀所采取的措施,使利率出现上涨趋势,中美利差扩大,美元短期内将较为坚挺,其实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实际压力。
夏斌强调,“不论海外投资者还是大陆企业,尤其是在大陆的外资企业,对人民币升值预期都在下降,有升值预期,但幅度不大”。
这份报告指出,不排除人民币中长期存在贬值可能性。因为虽然从中长期看,中国大陆劳动生产率持续高于美国,人民币仍有升值的潜力,但同样从中长期看,处于转轨中的中国大陆经济,两兆多元的社保资金缺口,一兆多元的银行不良资产,一些地方政府难以测算的巨额债务,对一个迫于各方压力而经验不足的开放经济体而言,体制中历史痼疾的择机解决和进一步主动调整内需主导战略,并不意味着劳动、生产率一定程度的提高肯定会使人民币升值。“换句话说,也许存在阶段性贬值的可能性”,夏斌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和对赤字财政政策的态度。
现阶段来看,运用一定的外汇储备,适时推出相关的改革措施,包括消化巨额不良资产、解决社会保障体系的欠账、用于各种战略储备和重大设施的建议,都可以主动成为舒缓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有力措施。
报告最后仍指出,人民币汇率会在双向波动、小幅升值过程中继续保持相对的稳定,同时也会选择适宜时机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区间。
另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兼上海总部副主任马德伦表示,大陆已基本上取消利率管制,离利率市场化已不远,银行消金与企金的业务也将因此进行战国时代,金融利率自由化同时为人民币汇率创造弹性的条件。
马德伦于15日在上海召开的“2005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大陆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2005年是中国大陆金融改革开放创新之年,今年大陆金融改革动作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他强调,其中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根本性突破,今年房地产市场利率政策管理模式的调整,标志着目前银行除存款利率的上限和贷款利率的下限外,大陆基本取消利率管制。
大陆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高坚也在会中强调,应该说利率在很多方面放开了,控制也减少了,但仍没有完全放开。高坚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长期高于利率水平,金融必然是萎缩的,但偏低的利率水平对保持国企的营运和效率是有好处的。
马德伦表示,今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出,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向有弹性的浮动汇率转变,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人民币汇率双边报价制度的实施,为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创造条件。马德伦说,大陆货币市场发展在明年的步伐将更为加速。今年从允许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到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再到允许国际开发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及展开信贷资本证券化试点,这些举措为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同时也给其经营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人民币中长期可能贬值
日期:
05年12月4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3/15242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