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外企百强纳税零增长 / “超国民待遇“是罪魁祸首
日期: 05年09月4期
      为争取更多外商投资,各地政府纷纷签订名目繁多的优惠协议。由此可以部分地解释,外企百强纳税在过去的一年中为何几乎零增长。对此,中国业界的声音一直质疑不断──读到“2004年外企纳税百强贡献税收零增长”这条新闻时,在西安拥有一家小型仪器生产企业的齐先生表现出一种习以为常的埋怨和无奈。“一点儿不稀奇,外资企业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太多了,恨不得哪天我也能弄个外资身份再回来投资。”
      9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第五次发布“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榜上数据显示:纳税额名列前茅的是烟草、能源等垄断性国企,且其纳税额保持快速增长,私企纳税百强的纳税额也比2003年增长了35.48%。而与人们一般想象大相径庭的是: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税百强贡献税收几乎零增长!
      “为了争取更多的外商投资,各地政府纷纷签订名目繁多的税收优惠协议,外企纳税额自然增长有限。一味强调对外资优惠,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一位业界人士如此评论。
      “我返乡创业,政府给了我一个绿卡,让我‘享受’和外资企业一样的待遇。”江西省一位民营企业老板曾这样向记者介绍自己获得的“优惠”。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绿卡这种通常是发给外国人的东西,居然被当地政府“创造性”地用在了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身上。
      然而,能和外企平起平坐,还真是对不少内资企业,尤其是对民营企业货真价实的优惠。据了解,目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征收遵循的法律法规不同。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名义税负是15%,实际税负水平是11%;而内资企业名义税负是33%,实际税负水平达22%,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更高达30%。
      不少经济开发区打着招商引资的口号,对外资企业的优惠程度早就超出了国家规定的“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的范围,令人眼花缭乱的“两免六减半”、“七免七减半”等等优惠政策层出不穷,不少地方财政甚至是牺牲了数年的财政收入换得外资的入驻。
      “为什么不让外资‘享受’国民待遇?”江苏无锡一位企业主忿忿不平地说,当地一些外资企业在税收优惠期过去以后,还要求政府延长优惠,否则就以撤资相挟。而民营企业要想享受优惠待遇,却不得不设法到处打通关节。
      追溯往昔,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主要是基于两个理由制定的:第一,改革开放初期,国内资金相对匮乏,需要引进外资带动经济发展;第二,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寄望其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弥补国内企业的空白点。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理由今天是否依然坚挺?
      深圳市华安保险公司董事长李光荣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资金短缺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根本改变,而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
      “他们把大量利润汇出国外的同时,先进的核心技术并没有留给我们。比如中国汽车工业合资20年,一款高技术含量的车也没有开发出来,满街跑的都是‘贴牌车’。”今年3月,李光荣撰文呼吁取消部分不合理的优惠政策。
      更为激烈的观点来自商务部对外经济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发布的《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该报告直白地指出,“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结果是核心技术缺乏症!”原因在于,跨国公司在投资时,“仅仅将商品产业链中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组装环节放在了中国,看重的就是中国无限供应的廉价劳动力”──我们让出了市场,却没有得到技术。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3/1366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