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头号海洋石油商中海油8月2日晚宣布撤回优尼科收购要约后,优尼科的股价应声下跌了47美分,跌至63.90美元。
不过,这还应该算是相当“温和”的反应,因为中海油即将撤出竞购案的消息已经被消化了数天。截至本报发稿时,优尼科的最后交易价格是每股64.53美元,与其历史最高点──每股66.79美元相比,每股价格下跌已超过2美元。
即便如此,每股近65美元的现价仍旧让人们对优尼科近半年股价的“芝麻开花节节高”惊讶不已,而实际上,正是“中海油因素”对其产生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去年年底,优尼科的市值约为110亿美元,?舾赫?6.8亿美元,其收购价接近140亿美元。今年1月,“貌不惊人”的优尼科股价还不足45美元。1月7日,有报道称中海油正就收购优尼科进行谈判,优尼科股价因而劲升,当日便报收44.34美元,创下1999年4月以来最大涨幅。次日,其股价报收45.46美元,当日涨幅高达2.99美元。
此后,随着中海油消息的释放,加之国际油价的强劲,优尼科股价一路扶摇直上。到6月23日中海油正式出价收购优尼科的消息出台之前,优尼科的股价再度暴涨2.2%,达到每股64.85美元,这一股价已比年初时上涨了约48%。
现在,在优尼科身价下降的同时,中海油的身价却在攀升。近几天来,中海油在香港的股价屡创历史高位。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国际5日宣布,将中海油从负面观察名单中剔除,并确认其高级无抵押外币评级为“BBB+”,评级前景展望为正面。另一评级机构穆迪也确认,中海油及其母公司的评级为A2,展望为稳定。
中海油撤回对优尼科的收购要约,显然并不意味着中海油走向国际的步伐会因此暂停。7月4日,中海油总裁周守为表示,中海油走向国际、走向海外是必然之路,“但我们会执行谨慎的财务政策,严格考察项目。”
周守为表示,中海油最感兴趣的资产区域在亚洲和澳洲,但能否收购“关键要看项目本身”。
澳洲能源公司显然是中海油拓展海外业务的良好选择之一。此时,业界正流传着中海油看上了澳洲能源公司的消息。
3日的《金融时报》报道说,中海油可能把目光转向澳大利亚的油气公司Woodside Petroleum或San-tos.周守为对此表示,“公司目前尚未确定。”
Woodside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并且与中海油在西北大陆架合资企业(North WestShelf Venture)合作。Woodside还在靠近西澳大利亚的帝汶海和阿尔及利亚的油气资产中拥有权益。Santos也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拥有资产。
Woodside目前市值为203.3亿澳元(合156亿美元),34%的股份为荷兰皇家壳牌(Royal Dutch/Shell)所有;Santos市值64.6亿澳元。
但澳大利亚政府对Woodside的所有权问题高度敏感。有专家担心中海油在澳洲也会遭遇政治壁垒。此前的2001年,澳大利亚财长彼得科斯特洛(Peter Costello)拒绝了壳牌意图持有该公司控股股权的竞购,理由是这将违背澳大利亚国家利益。
位于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关系与战略学讲师迈基尔默金利博士说:“澳大利亚政府会从原则上说,这近乎属于国家安全问题,尤其是此刻全国都对燃料表示担忧。”
但麦金利又表示,竞购问题对澳大利亚政府来说,仍将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特别是考虑到目前西方也在试图说服中国开放其国内市场。
不过,这还应该算是相当“温和”的反应,因为中海油即将撤出竞购案的消息已经被消化了数天。截至本报发稿时,优尼科的最后交易价格是每股64.53美元,与其历史最高点──每股66.79美元相比,每股价格下跌已超过2美元。
即便如此,每股近65美元的现价仍旧让人们对优尼科近半年股价的“芝麻开花节节高”惊讶不已,而实际上,正是“中海油因素”对其产生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去年年底,优尼科的市值约为110亿美元,?舾赫?6.8亿美元,其收购价接近140亿美元。今年1月,“貌不惊人”的优尼科股价还不足45美元。1月7日,有报道称中海油正就收购优尼科进行谈判,优尼科股价因而劲升,当日便报收44.34美元,创下1999年4月以来最大涨幅。次日,其股价报收45.46美元,当日涨幅高达2.99美元。
此后,随着中海油消息的释放,加之国际油价的强劲,优尼科股价一路扶摇直上。到6月23日中海油正式出价收购优尼科的消息出台之前,优尼科的股价再度暴涨2.2%,达到每股64.85美元,这一股价已比年初时上涨了约48%。
现在,在优尼科身价下降的同时,中海油的身价却在攀升。近几天来,中海油在香港的股价屡创历史高位。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国际5日宣布,将中海油从负面观察名单中剔除,并确认其高级无抵押外币评级为“BBB+”,评级前景展望为正面。另一评级机构穆迪也确认,中海油及其母公司的评级为A2,展望为稳定。
中海油撤回对优尼科的收购要约,显然并不意味着中海油走向国际的步伐会因此暂停。7月4日,中海油总裁周守为表示,中海油走向国际、走向海外是必然之路,“但我们会执行谨慎的财务政策,严格考察项目。”
周守为表示,中海油最感兴趣的资产区域在亚洲和澳洲,但能否收购“关键要看项目本身”。
澳洲能源公司显然是中海油拓展海外业务的良好选择之一。此时,业界正流传着中海油看上了澳洲能源公司的消息。
3日的《金融时报》报道说,中海油可能把目光转向澳大利亚的油气公司Woodside Petroleum或San-tos.周守为对此表示,“公司目前尚未确定。”
Woodside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并且与中海油在西北大陆架合资企业(North WestShelf Venture)合作。Woodside还在靠近西澳大利亚的帝汶海和阿尔及利亚的油气资产中拥有权益。Santos也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拥有资产。
Woodside目前市值为203.3亿澳元(合156亿美元),34%的股份为荷兰皇家壳牌(Royal Dutch/Shell)所有;Santos市值64.6亿澳元。
但澳大利亚政府对Woodside的所有权问题高度敏感。有专家担心中海油在澳洲也会遭遇政治壁垒。此前的2001年,澳大利亚财长彼得科斯特洛(Peter Costello)拒绝了壳牌意图持有该公司控股股权的竞购,理由是这将违背澳大利亚国家利益。
位于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关系与战略学讲师迈基尔默金利博士说:“澳大利亚政府会从原则上说,这近乎属于国家安全问题,尤其是此刻全国都对燃料表示担忧。”
但麦金利又表示,竞购问题对澳大利亚政府来说,仍将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特别是考虑到目前西方也在试图说服中国开放其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