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京平同时指出,当前,保持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较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煤电油运供求关系还比较紧张,部分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高,宏观调控任务依然繁重。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是一季度的一大亮点。2005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预计为15.58亿亩,比去年增长2.3%。其中夏粮种植面积3.95亿亩,增长4.8%,扭转了连续7年下降的局面。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967元,增长1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今年一季度,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967元,同比增长1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而在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8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工业企业利润继续增长。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415亿元,增长16.2%。1到2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653亿元,增长17.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4%。
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有良好的表现,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98亿元,增长22.8%,比去年同期回落20.2个百分点。国内市场销售较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12亿元,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比去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加。一季度,进出口总额2952亿美元。进出口相抵,顺差16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134亿美元,增长9.5%。去年一季度,投资增长过猛,而消费和出口增长相对较低,影响了宏观经济的大局。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看,投资、消费、出口的增长,不但各自表现良好,而且相互搭配不错,显示了宏观调控的成果。
市场物价保持了平稳上涨的态势。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不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较快,达到10.1%。
五大问题影响宏观经济全局
一、农业形势不容乐观:农业是一季度的大亮点。两个数据可以印证这一说法:一是夏粮种植面积增长4.8%,扭转了连续7年下降的局面。二是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1.9%,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但是一季度农村市场价格增长快于城市。特别是农业生产数据价格上涨过快,部分抵消了增收的成果,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也不利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投资规模依然偏大:一季度的投资数据,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前三个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8%,比去年同期回落20.2个百分点。郑京平认为,在去年增长43%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再增长22.8%。现在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从在建施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看,3月末施工项目总投资比去年同比增长26.7%,这个增长速度还是比较高的。
三、价格上涨压力犹存:首先是上游产品价格的涨幅一季度高达10.1%。其次是,国际原油的价格仍然在高位震荡,原油价格造成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价格有影响。第三,受上游产品涨价的影响,家电等消费品出现涨价倾向。第四,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仍然偏大,能源、服务等公共产品价格上调的冲动比较大。
四、煤电油运绷得太紧:一季度,煤电油运依然紧张。特别是煤炭已属超能力开采,仍然供不应求,更趋紧张。一些煤矿超限额生产,连续发生多起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一季度原油进口达到2964万吨。2月份,全国仍有18个省份出现拉闸限电现象。铁路货运请车满足率一直在35%左右。
五、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前两个月,钢坯、焦炭出口分别增长11倍和60%以上。冶金、水泥、有色、化工四大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7.5%,占用电增量的36.9%。根据有关方面的估算,单位GDP能耗不是在减少,而是在提高。专家指出,一季度的形势说明,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节能降耗,节约资源,这些工作,需要下大力气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