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沙 医 生 坐 堂 秋季易患哪些病
日期: 07年10月3期

沙医生:

      您好!我经常看《中文导报》的修身养性栏目,现在有个问题想谘询。今年我快60岁了,身体状况还可以,平时比较注意保养,秋季快要到了,气温逐渐开始下降,此秋季会给身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又能引起哪些疾病呢?

                       石川县 王颖欣

 

  读者:

  您好!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之后,气候多变,往往让人难以适应,稍不注意,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引起旧病复发或增加新患。那么此时应预防哪些疾病呢?根据有关资料报导,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呼吸系统疾病

  秋季气温冷暖交错频繁,也是呼吸系统疾患的高发期,特别是老人及体弱者的呼吸系统的抗病能力减弱,适应能力较差,受到冷刺激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咳嗽、咯痰、气喘等,还会诱发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因此,这些人在入秋后要多到户外活动,最好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对秋季气候的适应能力。有吸烟习惯的人,最好戒烟或尽量少吸烟。另外,草枯叶落的深秋时节,食物和空气的过敏物质大量增加,也是诱发该病的一个因素。

  感冒

  由于秋季气候忽热忽凉,此时身体为了适应季节交替变化,体内的各系统也进行平衡调解,若调解功能紊乱(如儿童、老年人及体弱者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造成抵抗力低下,引起外邪(细菌,病毒等)侵入而导致伤风感冒。因此,要遵循春捂秋冻耐寒锻炼入秋始的规律,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风湿性关节炎

  秋季初入,一方面暑湿蒸腾之气仍在,另一方面又寒气袭人,对患有关节炎的人来说,寒湿之邪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特别是有风湿病症史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出汗后最好不要马上接触凉水或用凉水洗浴,此时寒湿之邪容易乘其而入,诱发或加重病情。有关中药可选用附子、苍术、川芎、防风、鸡血藤、当归、杜仲等为药浴剂,对本病的防治有良好的效果。

  消化系统疾病

  秋季气温下降,人体受到冷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血液中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身体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相对下降。另外,由于秋天阳气弱阴气长,胃肠的抵抗能力下降,寒邪(病菌)易乘虚而入,从而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或复发。如大肠杆菌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还有,胃肠疾患的发生与人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也密切相关。这时要注意心理卫生,保持良好的情绪。除了注意保暖之外,还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还应注意饮食调养,戒烟禁酒,以增强消化系统功能的适应力和抵抗力。

  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期,这是因为秋季天气变冷,皮肤及皮下组织毛细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另外,寒冷刺激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脏本身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等危症。还有,由于脑部血管较细,加之毛细血管收缩或血粘度较高,血流缓慢,一旦血流受阻,容易形成脑血栓,特别是老人和血脂过高者尤为注意。

  脱发

  夏秋季节更替之时易脱发,这是因为毛囊在夏季紫外线照射及高温的影响下,受到一定的伤害。到了秋季气温骤然下降,引起毛细血管持续性收缩,造成毛根部(毛囊)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导致毛囊萎缩而发生脱发。所以秋季是脱发病反应最明显的季节(生理性脱发每天在70~100根)。

  皮肤感染

  秋天也是病源寄生虫和蚊虫活动旺盛期,皮肤极易被叮咬,出现红肿且奇痒难忍,如果搔抓破溃后可继发细菌感染,诱发很多疾病。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人,皮肤感染后不易康复,所以,特别要注意被蚊虫叮咬后切不可搔抓,可用清凉油、风油精等涂抹,以止痒消肿。

  总之,尽量随著气候变化保持身体体能平衡,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平安地度过多事之秋

  沙 医 生 简 介

  日本东北大学医学博士、现任中国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主医师、教授,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各科常见多发病有丰富治疗经验。上海新天地特邀沙医生为在日华人提供健康保健谘询服务,欢迎来电谘询、来店面谈(预约制)。

  E-mail: shadaifu@chubun.co.jp

  投函地址:□542-0073 大阪市中央区日本桥2-7-5上海新天地7F

  预约电话:06-6646-1388(1F   06-6646-1390(7F   080-1449-3455(携带)   FAX:06-6646-1393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1/5419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