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孩子3-5岁养成的个性特徵对他的一生起到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人的性格特徵一般在这一期间就定型了,后期难以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因此,幼儿阶段的训练与教育就至关重要了。
过分内向的孩子,往往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发展友谊,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心理上更容易滋生自卑、没有安全感等消极情绪。因此,帮助内向的孩子走出自己的心灵小屋,融入夥伴的氛围,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更有益的。
一、内外向型的典型表现
1、外向型孩子小剖析
外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经常表现出对外部事物的关心和兴趣;他们的感情外露,而且热情、开朗、活泼、好动;在行为上当机立断,不拘小节,善于发展与他人的关系,独立性相对比较强。
2、内向型孩子小剖析
内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一般表现为沉默寡言、不喜欢和人交往,相反地喜欢独处;反应缓慢,适应新的环境比较困难,做事情比较谨慎小心。
一般来说,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全新的环境后,其个性特徵往往比以前任何时刻都要典型和突出,因此是老师和父母鉴别孩子内外向的黄金期。外向的孩子喜欢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习,但是比内向孩子更调皮;内向的孩子则在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喜欢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习,课馀也常常自己躲在一个角落玩,安静而内敛。
二、内向宝贝教养方案
△ 得到老师积极配合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对待孩子的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人格特徵的形成过程。因此,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非常必要。可以定期和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告诉老师自己的孩子比较内向,比外向的孩子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环境,希望老师能够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理解孩子。
△ 对待孩子要有耐性
内向型的人一般说话办事都比较谨慎,他们常常要经过仔细的思考才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才会采取行动。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这种行为风格,不要总是急于打断孩子的话。
△ 不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面对内向的孩子,在提问时父母除了要有耐性,还需要注意发问的技巧。内向性格的孩子,如果被一下子问到一连串问题,他会格外紧张,甚至语无伦次,无法思考。因此,提问时要慢慢来。
△ 提高宝贝的安全感
孩子内向可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尊和自信,所以不敢大声发表自己的想法,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怕被小朋友拒绝等。因此,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平时,多抽时间陪他一起游戏、读书等,其间给予孩子表扬和积极的反馈,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很棒。
△ 鼓励发展同伴关系
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和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夥伴关系,让孩子体验人际交往的开心。为了避免孩子不知道怎么和同伴交流,可以事先在家里陪孩子进行角色训练,教会孩子同伴交往的一些小技巧,增强孩子的自信。
△ 关注宝贝情绪情感
内向型的孩子习惯把情绪情感要求藏在心里,而很少直接表达出来。因此,父母对于内向型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他们往往更敏感,也更多虑。父母平时可以和孩子沟通交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心情。
提示1:不可强行纠正
性格特徵尽管在早期可以进行一些塑造,可是它也包含了一部分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内向也有其优点所在,比如安静听话、办事稳重等。
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内向孩子的行为,鼓励内向的孩子敞开心扉。但是,一定要把握“度”。大多数孩子还是内向和外向的混合,只是某种特徵稍微突出一点。当然,要防止孩子向极端发展,过分内向是不利于孩子健康的。
提示2:内向≠自闭症
有些孩子在家人面前挺活泼,可是碰到外人就表现沉默,不与外人交流,有些家长害怕这是孩子“自闭症”的表现。
其实,“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障碍,一般发病于孩子两岁半之前;患病儿童无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即使对象是自己的亲人。孩子在生人面前的“内向”则可能和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让孩子养成了对陌生人的防范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