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好闹的顽童经常受到学校和家庭的批评,甚至体罚,得不到主动、自由成长的机会。但实践证明,对这样的孩子采取强制性或惩罚性的教育方式,非但无法培养人才,反而埋没了其本身的才能。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一位母亲,因为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著,这位老师进一步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感到有些后悔。
“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老师接著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了。”
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告诉那位后悔的母亲,最应该做的就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抹杀孩子的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