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发生自杀自伤现象日益增多。心理精神专家认为,这类青少年很可能患了儿童抑郁症(childhood depression)。
近年来,成年期心理精神障碍呈现低龄化倾向,其中最引起关注的是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属于儿童青少年情感性障碍范畴,是以持久的、显著的情绪异常(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长期抑郁伴有言语思维和行为改变。与成年的抑郁症病人比较,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抑郁,但他们还是会有一些异常,如:
情绪持续低落或变得十分暴躁。抑郁的情绪令其丧失自信心,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对一向喜爱的事物和活动也失去兴趣;
胃口改变,食量明显比以往减少或增加;
睡眠规律改变,可能时常失眠或异常嗜睡;
抑郁症患儿常觉头痛、胃痛或其他部位的不适,但医生却查不出原因;
行为上表现为烦躁不安,或呆滞迟钝。严重的抑郁则令人重复地想著死亡和自杀。
统计和研究显示,儿童和青少年患抑郁症越来越常见,发病的年龄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许多轻生的青少年其实就是患了抑郁症,但这一事实常被忽略。
最先被周围留意到的,可能是孩子一些行为的转变,例如成绩明显退步、在课堂发白日梦等。此外,抑郁的情绪令他们变得非常沉默和远离他人,暴躁的情绪也使他们富侵略性和好勇斗狠,甚至与老师和学校对著干,像是放弃了自己并不顾一切。还有,他们可能试图改变自己的情绪而尝试滥用药物。值得关注的是,严重抑郁症将导致自杀的发生。
总之,导致儿童抑郁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与之相关的外在因素主要是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学习压力太大以及儿童期的情感问题、亲情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等。现在的孩子所受到的压力绝不比成年人少,而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应有的挫折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技能和独立能力训练等。
对于儿童抑郁症关键在于提高识别,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一旦怀疑存在情绪问题,应及时到心理精神专科就诊谘询,及时予以正确的治疗。根据孩子发病的有关因素和症状特徵,可以采取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游戏疗法、暗示疗法等。采用儿童乐意参与的游戏疗法效果往往比较好,可以迅速帮助孩子克制情绪上的障碍。家庭治疗往往必须贯穿治疗全程,由于不同家庭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往往实施的难度比较大,效果也相对较差。当然,根本性措施在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