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阈”就是标准,而“反应阈”就是对外界反应最基本的标准。反应阈高的孩子,一般需要许多刺激才会有所反应;而反应阈低的孩子只要一点点刺激就会有所感觉,这些刺激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及社会觉等6种。不过,专家指出,无论孩子的反应是较迟钝或较敏感,只要家长付出耐心与时间,都可以藉由后天努力而趋于正常化。
何谓六“觉”?
反应阈的高与低界定于对于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因此,首先需要了解反应阈不在标准值内的孩子的可能表现:
触觉——对于触觉比较迟钝的孩子,喜欢藉由外界寻找刺激,例如喜欢用手摸尖锐、粗糙的地方以寻求更多的触感,或者喜欢咬手指;男孩子有些甚至喜欢摸自己的生殖器,只是想要有更多疼痛的感觉。
但是敏感的孩子可能非常不喜欢别人触碰,也不喜欢洗澡。一般来说,孩子让人捏一下脸没什么,但是敏感的孩子连别人轻轻摸一下就觉得不舒服。此外,此类孩子对温度比较敏感,比较早就要进入换季状态。
听觉——敏感的孩子对于别人觉得没什么的声音也会感到很刺耳,甚至觉得烦躁,只要外面有一点点声音,就很容易分心;比较迟钝的孩子总是好像听不见别人叫他,其实是已经听到了,只是要很慢才有响应。
视觉——敏感的孩子上课很难专心,因为常常会注意到别人没注意的事,例如:他发现旁边的同学没穿袜子,这令他感觉很不舒服,就跟妈妈说不想去上课,但往往这个理由很难让家长接受,殊不知这真的是令他不舒服的原因;而视觉较迟钝的孩子,则对明明该注意的红绿灯、交通信号等显得漫不经心,而容易造成危险。
嗅觉——敏感的孩子对于一点点的味道都不能忍受,总是觉得很多东西很臭、很脏,让他们失去很多接触新事物的机会;较迟钝的孩子则不觉得便便呀、口水这些排泄或分泌物有什么脏的,就一直去触碰。
味觉——敏感的孩子对于冷热啊味道等等很敏感,一点点与平时不同就感觉得出来,食物只要一点点烫就会吐出来;味觉较迟钝的孩子对于味道不同的食物都没多大反应,让家长往往不知道其食物过咸或过甜。
社会觉——其实是指人际关系。比较敏感的孩子,总是觉得某某人不喜欢他,或是自己不喜欢某某人,导致人际关系比较不好;但比较迟钝的孩子,往往连自己说了别人不喜欢听的话、或做了别人不喜欢的事都搞不清楚,因此也容易得罪人。
父母教导最重要
其实无论评估出来的数值高低,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孩子,藉由了解自己孩子的敏感程度才能决定教导他(她)的方式,并且要在很小的时候就承认其较他人敏感或迟钝的事实,再加上家庭的引导与训练,帮助孩子自由自在地与他人相处,不必勉强孩子不喜触碰或听闻的事物,而是以顺其自然的方式来一步步调整孩子的感觉。
注意: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期,最重要的还是后天的环境培养,本性加上生长环境的配合,才能给予孩子最大的发挥空间,发掘孩子的优点并放大它,找出孩子的缺点来引导它,因此为人父母,责任不可谓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