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据有关媒体报道,日本高中1年级学生的学力(学习能力)在经济协力开发机构(OECD)56个国家中排到第10位,而在4年前进行同样调查时,日本排在第6位。教育界人士和家长普遍认为,这是5年前,日本大力实行“宽松教育”所造成的。
学习内容和课时的减少,绝对评价法,都使日本的教育水准难以跟上世界的潮流。有教育家分析说,是否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会影响到整个教育水平。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习题,日本学生的大多数只会按部就班地套用公式,而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比较薄弱。另外,在此次测试中,日本学生的白卷(空白题)率也比其他国家高出近10个百分点。这也说明,竞争意识明显不如其他国家的学生。长此以往,日本是否还能维持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就成了不得不重视的问题。现在,很多做技术的专业人员都反映,不愿与1989年以后进入小学的“准宽松教育世代”共事。原因主要是,这个“世代”缺乏拼搏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其相比,中国和韩国正是在89年左右,大大地提高了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特别是中国,开始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教授英语,以赶上世界的潮流。“体制完善,教师严格,家长重视”三管齐下,为国内良好的教育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国内的大中型城市,每年几万元学费的国际学校、民办学校已是司空见惯。但是家长们的首选,还是那些有著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点中学。那里聚集了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学生。在入学条件上,不看家长的经济实力,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而这些重点中学成立的国际部,在保持著和本部相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另外为外国人留学生设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让毕业生无论是在报考中国大学还是报考本国大学时都能够轻松过关,因此备受在外华人家长的青睐。
目前虽然国内重点中学国际部已经放慢教学进度,但是,日本的教育水平和国内的教育水平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同班的韩国同学相比,还存在著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数学、物理等理科科目上。在招生考试时,学校特意降低标准为日本学生另外出题,用国内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卷进行初中入学考试,将初中二年级数学卷和初中一年级英语卷作为高中入学考卷。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同学难以拿到理想的得分。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日本的基础教育进度几乎比国内慢了整整两年。有很多来自中国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在日本的留学生统一考试时很容易拿到高分,并且在日语基础还不十分过硬的情况下,能够应付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科目的学习,可能也是出自这个原因。
再从已经在国内学习的学生来看。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寒暑假回到日本,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沉迷于漫画和游戏中,多多少少已经有了国内中学生的竞争意识,摆脱了日本绝对评价所造成的惰性。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孩子自发地要求到补习班补习,不仅如此,同年级的补习班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到高年级班补习的孩子占到大多数。
但也不能否认,日本的基础教育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俱乐部活动,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并有一套完善的体制,而中国的学生还停留在家长出钱,孩子学琴学画的阶段。
在日本,一般的学生也有机会参加全国性的比赛,而在中国,想拿全国冠军,除进少体校以外,别无他路。国际部的老师也反映,日本学生的社会意识、道德规范意识比中国学生要强很多。这也与他们长期受到日本式学校教育是分不开的。
当然,孰轻孰重要由家长和学生来判断。更多的华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自己学生时代在国内受到的教育,更看好孩子将来的出路,所以愿意将孩子送回国内念书。这已在华人圈里形成了一种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