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搞行为Six:利社会行为
你知道吗?人类的天性中就含有利社会行为!从出生开始,人类就不断地发展利社会行为,唯有透过互助合作,种族才得以存活。专家认为,宝宝从出生-6个月,就开始展现此项行为的特质,例如心情好时对大人微笑,情绪不佳时则哭闹;此外,宝宝也会主动参加社会游戏,喜欢和妈妈玩藏猫猫等。待成长至6-12个月,宝宝开始会在游戏中扮演主动的角色,并开始与他人分享行为,也会对熟悉的人表现自己的情感。
再大些到了1-2岁左右,小孩开始会服从大人简单的要求,对游戏的规则有初浅的认识,并开始会安慰人,主动帮妈妈。2-3岁的幼儿的反应则更加明显了,孩子会知道应该要帮助人,也愿意表达乐于助人的意愿。想知道婴幼儿的利社会行为表现还有哪些?现在就告诉你!
1、同情和怜悯
到医院的育婴室走一趟,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只要其中一个宝宝哭了,其他的宝宝也会哇哇哇地哭起来,这就是宝宝的伴哭现象,但这只是一种听觉刺激反应,不是真的有所反应。
大约要到18个月左右,宝宝才能约略体会其他人的感受,并安慰人,如见到家人因伤心而哭泣,小宝宝摇摇晃晃地走去给对方一个拥抱。不过,并不是每个宝宝见到别人哀伤时,都会有相同的反应,其中仍存有个别的差异性,举例来说,有些宝宝会因知道别人伤心的情绪可能会影响自己,因而反而会伸手打在哭的人,以期能解除自己不愉快的感觉。
幼儿时期的宝宝,对他人的悲伤已经能采取有效的行动,例如,如果有其他的小朋友伤心而哭泣,宝宝可能会走过去拍拍他,或想些好玩的点子,企图安慰他、帮助他渡过伤心的时刻。
破解法:
怎么培养宝宝的同情心?妈妈是关键!专家指出,当婴幼儿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时,若妈妈以惩罚的方式来处理,则宝宝可能会较缺少同情心喔!相反的,如果妈妈以说理的方式代替处罚,劝导孩子给予受害者帮助,那么孩子会较有同情心。所以当下回小朋友有不当的行为时,先别急著处罚,试著用温和说理的方式来处理吧!
2、分享与合作
如果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太小看他们!当不会说话的婴儿试图用手指东西与你沟通时,就是分享的开始;而当他开始会和你藏猫猫时,就是合作行为的开始。很奇妙吧!幼儿时期的分享,则需视孩子的经验不同,而有所差别。举例来说,如果其他的宝宝曾和他分享玩具,那么日后他也会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反之则不会。此时,宝宝也会藉由与同侪玩耍的机会,来学习合作的行为。
破解法:
不要将孩子整日关在家里,多带他出去和其他小孩玩吧!只要能提供适当的环境,让孩子有机会与他人相处,孩子就能学到如何与人分享与合作。
难搞行为Seven:性别角色发展
幼儿时期的女宝宝常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哥哥可以站著尿尿,我却不行?由此可以得知,孩子对于自己的性别角色并不十分清楚,那什么又是性别角色?黄倩仪解释,即在一社会中公认的,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如女生应温柔贤淑,若男生有此特质,大家可能会嘲笑他娘娘腔,造成他的社会适应有困难。
而宝宝怎么认定自己是男是女,就与性别概念发展有绝大的关系。3岁左右的幼儿对自己的性别并无太多的认知,若问一个2岁的男生,你是男生还是女生?他可能一会回答男生,过一会却又变成女生。到了四岁左右,孩子可能会知道自己的性别,但不知道不能改变,所以如果问一个4岁的女生,你长大要当男生还是女生,她可能会答说男生。再大些到了5岁,孩子会根据头发的长度来判定男女,如果看到长发的男生,会直觉得“他”是女生。
破解法:
1-3岁是孩子性别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家长应教导孩子,男生与女生性别角色上的差异,否则日后要调整就不容易了。为了让您了解事情的严重性,黄倩仪举一个个案作说明:小可是一个可爱的男孩,但因妈妈喜欢女孩子,所以从小就将他打扮的像女孩子一样,长大后,小可也真有倾向女孩子的打扮,造成他日后发展的障碍。
因为社会对不男不女的现象,接受度尚不高,所以建议家长宜摒弃男生性别的刻本印象,或是重男轻女的观念,给予孩子具性别尊重的两性教育,如让孩子轮流做家事、不要对女孩过度保护,或让男孩做不必要的冒险等,才是最恰当的方式喔!
难搞行为Eight:角色取替能力
当孩子踏入幼稚园时,开始了有别于家庭的环境,就需要有我与别人不同,有不同的心情、能力及想法,也就是孩子必须脱离自我中心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与自己有所不同,想和他人做朋友就得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著想才行,这就称做角色取替能力。
破解法:
当宝宝遇到人际挫折时,是最好的教育机会。黄倩仪建议父母,此时可以用关心的口吻询问幼儿,“你觉得他为什么生气?”如此一来可以刺激孩子去考虑对方的立场,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技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