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父母疏远症”牵出无数心痛
日期: 07年01月2期

近日,不断有媒体报道孩子不亲父母亲别人的大量案例,而由此派生出的一个新名词□□“父母疏远症”,也成为最近人们谈论得比较频繁的话题。

“父母疏远症”究竟影响有多深,危害有多大?由于很多海外华人出于种种原因,把孩子留在国内亲属处代为抚养,因而对这一话题也尤为关注。

以下,是关于“父母疏远症”的三个故事。

冷漠:父母子女形同陌路

受访者:锋,30岁,内科医生。

内心独白:我现在与父母的关系相当冷漠,甚至形同陌路。

小时候,父母因为经商要天南地北地走,于是将我寄养在姨妈家、舅舅家,那种寄人篱下的生活让我变得很敏感,也很脆弱,怕做错事后被人嫌弃。其实我当时是很盼望父母来看我的,可他们每次来都只是问钱够不够花,其实,我好想听他们说一句想念的话,可是,没有。慢慢地,对他们的想念就淡了。

工作后,我就再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我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他们,钱是换不来亲情的。现在,在老婆的努力下,过节的时候我也会回家看看,也和父母聊天谈家常,但无论怎样做,都感觉不到父母与子女之间那种无间的亲密。

感言:当事人锋在叙述时,可以让人明显感到他内心的不安与沉重,他闪躲的眼神充分地暴露了内心的懦弱与不自信。对钱敏感,一个有著救死扶伤高尚职业的人内心却一点也不阳光。

孤独:人生如同自娱自乐

受访者:楠,28岁,媒体从业人员。

内心独白:从表面上来看,我对父母的感觉说不上好也算不上坏,不思念也不厌烦。逢年过节,我也回家,也送红包给他们。但和父母在一起,似乎仅仅是一种必须举行的仪式,家的感觉太陌生了。

小时候,父母在军营,我跟著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那时候真的很思念爹妈,好想他们回来把我接走。可是盼啊盼啊,终于来接我了,却已经感觉不到妈妈身上熟悉的味道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拒绝了来自母亲的拥抱。回到家中,父母依然很忙,我依然是一个人生活,我自己做饭,自己洗衣,也没人和我说话。我不知道如何和别人沟通,也不懂得照顾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因为从小到大,我没有体验过这些东西。

当父母终于从军营转业到地方时,我又到外地读大学,然后独自在外工作,家的感觉无非就是公式化的电话问候和节日探望。

我们这个家里的气氛,现在只能叫客气,而不是温馨。

感言:楠给人的感觉既不亲切也不冷漠。他喜欢忧郁的蓝色,同事聚会的时候,他基本上是躲在一边自娱自乐。他有过几次恋情,但都因为不善交流而告终。在时间的流逝中,他依然是那个孤独的孩子。

忧虑:隔代亲情难以取舍

受访者:兰,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企管。

内心独白:我的宝贝儿子不仅是我和丈夫、也是他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不过,我们疼爱的方式不一样。去年,爷爷奶奶说想念孙子,坚决要到我家来和我们三口同吃同住,这一来,孩子的变化可是天翻地覆了。

以前我和他爸说什么他都听,现在爷爷奶奶来了,什么事都宠著他,惯著他,时间长了,我发现他开始有了变化:你叫他睡觉他非要看电视,你给他夹菠菜,他给扔回盘里,幼儿园也不去了,说是在家中更舒服,我和他爸几次都想收拾他,可一有动静,爷爷奶奶就站出来了,一副要和我们拼命的样子,搞得我们很无奈。

我寻思著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呀,所以就和老公商量看是不是让老人搬回去住,可老人不干,非得住这,到后来实在没法,我只有在外租了套小公寓,顶著全家人的压力坚决和孩子搬出去,开始我自己的“亲子教育”,过了半年,孩子的毛病就减得差不多了,可老公全家依然不理解我,但是我不怕,只要我的孩子能健康成长,这些误会都会消除的。

感言:当事人带著孩子离家居住的行为,让我想起孟母为儿三迁的故事。古人都能明白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更何况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呢。

因涉及个人隐私,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温馨提示:“父母疏远症”须用心对待

据专家称,所谓的“父母疏远症”就是孩子表现出超出一般的不愿亲近父母的行为,这种症状通常是因为父母长期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双方缺乏沟通、关怀而造成的。有些甚至会因为在童年时就埋下的孤独、不自信等阴影而造成一生的性格缺陷。“父母疏远症”不是疾病胜似疾病,无药可医,它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和心理上的疏导才能解决。

讲这3个故事,在于提醒与警示。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疏远你是小事,不要等他们变成了你不愿看到的样子再后悔。

就从现在开始吧,将可能的时间都留给他们,和他们在一起度过童年时无论是笑或是哭的日子,将你们的爱尽可能完全地表达给他们,你也可以向你的孩子倾诉你的苦衷,你的委屈,你的无奈,别以为他们不懂,只是你要记住一点,无论怎样做,只要你是真实的,你是爱他们的,他们心里都知道。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8/3155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