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知
宋朝著名的书画家米芾(fu),字元章,也称米南宫。因他生活放荡不羁、装疯作傻,人们就叫他“米癫”。他的书法极好,宋朝有名的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他即其中之一。他的山水画、人物画都自成一派,尤其是山水画,独创风格,被誉为“米家山”。
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收藏古人的作品,但收藏的办法却常常采取欺骗手段。他只要打听到谁家有古画,就千方百计把它借来,说是观赏,其实是临摹。他可以临摹得和原作一模一样,然后把临摹品“归还”给人家,而自己留下真迹。有时他甚至把原作和临摹品同时拿给原主挑选,而原主还往往上当,误选了他的临摹品。
据说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还给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拿著走了。直至过了好多日才来讨还原本。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
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的摹本是假的。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还有一次,米友仁在船上遇见蔡攸,蔡攸把收藏的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真迹给他看。他一看就不肯放手,一定要用一幅画同蔡攸交换。蔡攸不同意,他就哀求苦索,纠缠不休,最后竟以投河自尽相威胁,蔡攸无奈,只得同意交换。诸如此类的事例,在米友仁并不稀罕。
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又是一个古画的爱好者和欣赏者,让人们更加知道古画的妙处和价值;可是他用那种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却是叫人鄙弃和不齿的。所以有人把他这种用巧妙方法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夺”,而用此种方法攫取财物,也往往便利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夺,故所得多多”之语(出自宋朝周辉编撰的《清波杂志》)。
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也有两句道:“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晋朝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
后来的人又从此引申成“巧取豪夺”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利用权力、地位、能力、信息等强势,通过巧立名目等不正当的方法从他人处取得自己不应得的财物。“巧取”,即骗取;“豪夺”,使用蛮横手段来强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