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八种愉快的家庭教育方式
日期: 10年11月4期
一、给孩子一个选择
允许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你让孩子感到她有选择去学芭蕾舞或是去练健美操的自由,她就会更卖力气地去做这两件事中她所选中的那件。
不过,此时她仍会需要你的大力支持。举个例子,虽然你的孩子很愿意在星期六的早上去管弦乐队排练,但如果你不送她去的话,她还是有可能中断或放弃的。多数孩子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因此父母们必须对此做出投入。除非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不然孩子就会失去关注的焦点,不再集中精神去做事,转而决定去看电视或小朋友们做游戏去了。

二、接受现在的他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与此相反的是,如果你的孩子似乎在绘画或体育上有某种天分,做父母的你就应该给他提供一切机会去发展他的才能。

三、找找是否有隐藏在暗中的困难存在
这话听起来不言自明。但实际上,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他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
四、积极地谈论你自己的工作
结束了一整天令人心烦的工作之后已精疲力竭,这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这样的状态下,向你的孩子讲述你工作中发生的令你高兴的事情和令你不高兴的事情也是很重要的。激发他的憧憬和热情,他会想:“如果我努力工作的话,我会像妈妈一样成功。”如果你身陷于一份乏味的工作之中,的确没有什么值得与孩子们分享的,那么就告诉他,如果你无法获得一定的资格或学历,你就无法找到一份有趣的工作。有时,孩子会从不愿意像父母那样生活的想法中找到动力。

五、解释你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相反,如果你耐下心来向他解释为什么你认为继续练下去是重要的,他有可能会转过神来同意你的看法。即使他仍不同意也没关系,他很可能有自己的看法。父母也应倾听孩子的意见,并告诉他,无论他怎么做,他学过的东西都会收藏在他的经历中,永远不会浪费掉。

六、重视赞扬的作用
不断给你的孩子以赞扬是极重要的一条劝告,但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孩子一点也不傻。如果他给你看他刚做完的某个东西,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你此时应说的是:“我很喜欢你在文章中论述这个观点的方法,这样说很发人深省。”或者“你的音阶弹得非常流畅。”等等。于是,孩子知道了你的确对他的小小成绩很感兴趣,下次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做以博得你的赞扬。

七、明智的奖赏
父母会许诺,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他就会得到一辆自行车;如果考得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事实上,这样对待孩子是一种可怕的态度。这种做法让孩子们在考试前变得十分焦躁不安,想著这次考试得失攸关,而一旦他们没能考好,就又会变得郁闷不乐。从理论上讲,做得好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但是实际上,如果的确会有某种物质激励存在的话,多数孩子会表现得很出色。因此,建议各位父母不要给你的孩子许以大奖赏,如果他们做得好,应给他们一个小礼物以示赞赏和鼓励。这样做是积极的推动,而且如果他们未能实现预定的目标,也不会因此而过分愁眉苦脸。

八、让他们不时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小孩子们能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鼓励,他们就会茁壮成长。经常冲著孩子大叫大嚷:“你又在那儿干什么呢?”的父母像是往他们孩子的心中刺了一剑似的,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伤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间去放松、听音乐,或者什么也不干,只是发呆。然后呢,当我们的“电池”重新充足电时,我们将精神抖擞,准备好去面对下一个挑战。孩子也是一样。
隔代教育祖辈应甘做配角
随著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出现,年轻家长们开始担忧:大部分隔代教育下的孩子个人能力差、自我中心意识强,这些均不利于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的培养。但若自己亲手带孩子,年轻的父母又觉为难,“工作太忙碌,哪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呢”。
于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断想出方法“见招拆招”。广州的黄女士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儿子今年三岁,两年前,黄女士发现孩子开始任性,只要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大声哭闹、扔东西,甚至在地上打滚,奶奶看到孩子哭就马上抱起孩子。不仅如此,儿子很喜欢吃糖,黄女士就把家里的糖都收了起来。孩子一想吃糖,就哭著喊著找爷爷拿。“孩子这样下去一定会被惯得不成样子的。”心急如焚的黄女士当时有了一个“与长辈们坐下来好好谈谈”的想法。
“老人家经验毕竟比我们多很多,我们一定要充分尊重,有问题可以提出,但一定要心平气和,要肯定他们的功劳,也要适当地点明不足的地方……”两年过去了,黄女士家的小孩成了小区内出名的“乖孩子”,不仅与同伴玩耍中懂得谦让,大楼上下见了谁都会主动打招呼问好,特别招人喜欢。
黄女士说:“爷爷奶奶对孙子十分喜爱,自然也就多了一些纵容,这种纵容让孩子养成了不少坏习惯,所以,我在不影响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地跟孩子在一起。年轻人接受能力强,思想开放,虽说育儿经验少,但现在科学育儿方面的书籍很多,可以边学边育儿,并对过去不科学的育儿方法加以改进。这样也能减轻老人的负担。”
此外,黄女士还认为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因为我对老人比较关心、照顾,儿子也自然吸收到。比如吃东西他会想著我们,现在孩子3岁多吃饭时已经会给大人夹菜。”
有多年教育工作经验的广州市第一中学退休老教师潘老师认为,年轻父母和祖辈老人都要懂得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抚养、照料和教育这些事上,父母对孩子的作用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祖父辈们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不全权代替,把握好'配角'的角色。”
潘老师已是6个孙子孙女的奶奶和外婆,作为“过来人”又是教育专家,她总结出一套教育心得:“当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孙辈常会向祖父辈寻求庇护,这个时候,祖父辈不应袒护孩子。”潘老师表示,有关孙辈生活大事的决定权都应该交给孩子的父母和孩子自己,祖父辈可以提出自己的经验帮助儿女共同教育孩子。
此外,潘老师还特别提醒祖辈们要学会学习,和孙辈共同成长。“作为祖父辈,应虚心接受一些新知识。可以选择适宜的学习途径,如看电视、报纸等,在短时间内接受尽可能多的信息。不能忽略了孩子这个重要的学习对象,多和他们交流分享,能获得在其他人那里得不到的资料,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8/12911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