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有一则新闻很令人震惊,一名刚参加完高考的男生因为母亲不让他玩电脑,在卧室自缢身亡。因为当时该名学生刚参加完高考,估分为470分,这个成绩让他的父母比较失望。孩子与父母之间就发生不愉快。家长又没有及时与孩子沟通,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一个生命的逝去不仅摧毁一个家庭,也撼动了整个社会的心。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障碍居然会造成这样的悲剧,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在2007年一项关于四国(美国、日本、韩国、中国)亲子关系的调查中,中国高中生和父母在一起感到快乐的比例是最低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父母很少表扬孩子,和孩子沟通也最少,很少把孩子当大人看待。因此,中国高中生和父母在一起感到快乐的比例也最低,有了烦恼也不愿找父母倾诉。中国父母和孩子的沟通相对比较少,或者沟通方式存在问题。
这项调查不仅引发了社会,家长的关注,还引起了一些学生的关注。上海市的一名高二女生陈冲,她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对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状况展开调查。调查遍及徐汇、长宁等8个区的18所高中,发放问卷近600份,最后她写出了3万余字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显示:双方以自我为中心严重,缺少沟通艺术,且沟通时间少,渠道单一,单纯关注学习,忽略全面发展。
在我所带的年级中,经查询大部分中学生和父母之间不常沟通,甚至也有从未有过沟通的现象。有的中学生因此自我封闭,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而家长对之无可奈何,只有任其发展。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绝对需要沟通,与父母的沟通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重要环节。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与父母之间沟通困难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自我为中心而造成的各说各话,无法激发彼此交流的兴趣。
1.1代沟
有一个笑话这样解释代沟:孩子问爸爸:听说过菊花台吗?爸爸说:没喝过。听后让人莞尔一笑,在不惑之年的父母与懵懂少年的学生之间这样代沟是一种必然。孩子们喜欢的是李宇春、周杰伦、王力宏,嘴里哼著听不懂的歌曲,穿著走哈韩哈日路线,说话中英文相杂,思维是跳跃性的;而父母们谈论的是国家大事,奥运盛事,关注的是股票基金,听的是宋祖英、彭丽媛;穿的是工装,说话中规中矩,思维是四平八稳的。如果在一个公开场合,你能看到一个40多岁的人和18、9岁孩子谈的热火朝天,姑且不说谈乱的内容,就已经让你感觉很怪异了。
现实中,很多时候父母说的话孩子不愿意听,网络上有个叫洁宝贝发了一篇《一个高中生致父母的话》:
1、不要总霸占著电脑看股票,要学会自律,这是您教给我的。
2、不要总是对我的过失大发雷霆,当您犯错时,我总是不吭声的呀。
3、不要总按您的思想来要求我,时代在发展,思想在进步,那些老黄历早就过时了。
4、不要总以为您是大人就得让我绝对服从,不听话就挨打,要知道武力解决不了问题。
5、不要听到我们和异性打电话,就捕风捉影的认为我们在早恋,这样很“八卦”啊!
6、不要老是谈您的光荣史,要知道即使您再恨铁不成钢,我也不可能变得和您一样。再说了,这些事我怎么会知道。我只知道您有时也不太自信。
7、不要总说我笨,因为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这对你们也是不利的哦。
8、不要总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优秀,您应该看到,我也有优点的哦。
9、不要总让多看书,要知道,我没有三头六臂,每天都会在题海中挣扎,您不会让我睡觉也看书吧。
10、不要总说“要多和好学生接触”,拜托,不是每一个差生都是坏小孩。
写了这么多,不知老妈看到了会不会“找我谈话”,看来还是先溜为妙.......
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想要找到彼此之间的话题,还真是很难。
1.2孩子想说的和父母想听的总是不合拍
高中生回家主动与父母进行交流的很少,甚至有些孩子回家去了之后十多天不与父母说话,并不是有矛盾,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孩子知道父母主动跟他们说话,无非就是想了解孩子在学校学的怎样,最近学习成绩怎么样,能不能跟的上之类的。这也是一种关心,但是日复一日的总是这样的一个话题,是人都烦。
在陈冲同学的调查中,有问及孩子们“最想和父母沟通的内容”这一开放性问题时,93%的受访者所填答的内容都与“关注自我”有关。其中,个人爱好的填答比例最高,达到了21%,他们也希望跟父母经常沟通自己感爱好的文体明星,或者金融、投资、历史奇闻、健康保健类的知识。此外,才是“未来人生规划”(16%)、“学习,高考”(13%)等话题。
从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看出,家长与孩子之间如果没有沟通,父母无法了解孩子,孩子无法理解父母的心,家庭中就会有冲突和矛盾;家长与孩子之间如果没有正常的沟通,肯定会降低教育效果;家长与孩子之间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实际上会完全丧失教育权力。
面对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反省自身的言行,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当家长与孩子之家出现了沟通障碍,家长首先要对自身进行反省,在生活中是不是有一些不当的语言和举止,阻碍了孩子与你们的进一步沟通。可以参考家庭教育指导师顾晓鸣老师提出的“好家长十大好习惯”:
习惯一:终身学习和孩子一道成长的习惯
习惯二:真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习惯
习惯三: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的习惯
习惯四:诚实守信的习惯
习惯五:乐观和快乐的习惯
习惯六:不代替孩子成长的习惯
习惯七:发现和赞扬孩子的习惯
习惯八:让孩子承担责任的习惯
习惯九:关心和引导孩子学习的习惯
习惯十:家校合作沟通第一的习惯
如果家长能够具有其中的多数习惯,我想您和孩子的沟通也不是问题了。
(二)、保障交流的时间,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
家长们不能以忙工作而忽略与孩子的交流。高中生的父母大多步入了事业发展期或顶峰期,是单位的骨干或者领导。他们上班时间忙工作,下班之后忙应酬,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尤其很多家长认为他们已经无法在学业上指导孩子,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委托给了学校、班主任、老师,其实这也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孩子不会因为家长的忙碌而停止成长的脚步,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反而思想变化快。所以在这段时间出现家长与孩子沟通障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想要了解孩子们想什么,必须要让他们说出来,所以每天无论再忙,都要抽出时间来跟孩子聊聊,了解孩子的想法。可以利用共同晚餐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留心听孩子说话,使他们感觉受到重视,从心理上得到了尊重和满足。
在2007年一项关于四国(美国、日本、韩国、中国)亲子关系的调查中,中国高中生和父母在一起感到快乐的比例是最低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父母很少表扬孩子,和孩子沟通也最少,很少把孩子当大人看待。因此,中国高中生和父母在一起感到快乐的比例也最低,有了烦恼也不愿找父母倾诉。中国父母和孩子的沟通相对比较少,或者沟通方式存在问题。
这项调查不仅引发了社会,家长的关注,还引起了一些学生的关注。上海市的一名高二女生陈冲,她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对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状况展开调查。调查遍及徐汇、长宁等8个区的18所高中,发放问卷近600份,最后她写出了3万余字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显示:双方以自我为中心严重,缺少沟通艺术,且沟通时间少,渠道单一,单纯关注学习,忽略全面发展。
在我所带的年级中,经查询大部分中学生和父母之间不常沟通,甚至也有从未有过沟通的现象。有的中学生因此自我封闭,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而家长对之无可奈何,只有任其发展。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绝对需要沟通,与父母的沟通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重要环节。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与父母之间沟通困难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自我为中心而造成的各说各话,无法激发彼此交流的兴趣。
1.1代沟
有一个笑话这样解释代沟:孩子问爸爸:听说过菊花台吗?爸爸说:没喝过。听后让人莞尔一笑,在不惑之年的父母与懵懂少年的学生之间这样代沟是一种必然。孩子们喜欢的是李宇春、周杰伦、王力宏,嘴里哼著听不懂的歌曲,穿著走哈韩哈日路线,说话中英文相杂,思维是跳跃性的;而父母们谈论的是国家大事,奥运盛事,关注的是股票基金,听的是宋祖英、彭丽媛;穿的是工装,说话中规中矩,思维是四平八稳的。如果在一个公开场合,你能看到一个40多岁的人和18、9岁孩子谈的热火朝天,姑且不说谈乱的内容,就已经让你感觉很怪异了。
现实中,很多时候父母说的话孩子不愿意听,网络上有个叫洁宝贝发了一篇《一个高中生致父母的话》:
1、不要总霸占著电脑看股票,要学会自律,这是您教给我的。
2、不要总是对我的过失大发雷霆,当您犯错时,我总是不吭声的呀。
3、不要总按您的思想来要求我,时代在发展,思想在进步,那些老黄历早就过时了。
4、不要总以为您是大人就得让我绝对服从,不听话就挨打,要知道武力解决不了问题。
5、不要听到我们和异性打电话,就捕风捉影的认为我们在早恋,这样很“八卦”啊!
6、不要老是谈您的光荣史,要知道即使您再恨铁不成钢,我也不可能变得和您一样。再说了,这些事我怎么会知道。我只知道您有时也不太自信。
7、不要总说我笨,因为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这对你们也是不利的哦。
8、不要总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优秀,您应该看到,我也有优点的哦。
9、不要总让多看书,要知道,我没有三头六臂,每天都会在题海中挣扎,您不会让我睡觉也看书吧。
10、不要总说“要多和好学生接触”,拜托,不是每一个差生都是坏小孩。
写了这么多,不知老妈看到了会不会“找我谈话”,看来还是先溜为妙.......
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想要找到彼此之间的话题,还真是很难。
1.2孩子想说的和父母想听的总是不合拍
高中生回家主动与父母进行交流的很少,甚至有些孩子回家去了之后十多天不与父母说话,并不是有矛盾,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孩子知道父母主动跟他们说话,无非就是想了解孩子在学校学的怎样,最近学习成绩怎么样,能不能跟的上之类的。这也是一种关心,但是日复一日的总是这样的一个话题,是人都烦。
在陈冲同学的调查中,有问及孩子们“最想和父母沟通的内容”这一开放性问题时,93%的受访者所填答的内容都与“关注自我”有关。其中,个人爱好的填答比例最高,达到了21%,他们也希望跟父母经常沟通自己感爱好的文体明星,或者金融、投资、历史奇闻、健康保健类的知识。此外,才是“未来人生规划”(16%)、“学习,高考”(13%)等话题。
从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看出,家长与孩子之间如果没有沟通,父母无法了解孩子,孩子无法理解父母的心,家庭中就会有冲突和矛盾;家长与孩子之间如果没有正常的沟通,肯定会降低教育效果;家长与孩子之间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实际上会完全丧失教育权力。
面对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反省自身的言行,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当家长与孩子之家出现了沟通障碍,家长首先要对自身进行反省,在生活中是不是有一些不当的语言和举止,阻碍了孩子与你们的进一步沟通。可以参考家庭教育指导师顾晓鸣老师提出的“好家长十大好习惯”:
习惯一:终身学习和孩子一道成长的习惯
习惯二:真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习惯
习惯三: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的习惯
习惯四:诚实守信的习惯
习惯五:乐观和快乐的习惯
习惯六:不代替孩子成长的习惯
习惯七:发现和赞扬孩子的习惯
习惯八:让孩子承担责任的习惯
习惯九:关心和引导孩子学习的习惯
习惯十:家校合作沟通第一的习惯
如果家长能够具有其中的多数习惯,我想您和孩子的沟通也不是问题了。
(二)、保障交流的时间,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
家长们不能以忙工作而忽略与孩子的交流。高中生的父母大多步入了事业发展期或顶峰期,是单位的骨干或者领导。他们上班时间忙工作,下班之后忙应酬,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尤其很多家长认为他们已经无法在学业上指导孩子,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委托给了学校、班主任、老师,其实这也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孩子不会因为家长的忙碌而停止成长的脚步,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反而思想变化快。所以在这段时间出现家长与孩子沟通障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想要了解孩子们想什么,必须要让他们说出来,所以每天无论再忙,都要抽出时间来跟孩子聊聊,了解孩子的想法。可以利用共同晚餐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留心听孩子说话,使他们感觉受到重视,从心理上得到了尊重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