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适应留学生活变苦为乐有诀窍
日期: 10年01月4期
“刚到日本读书的第一年,语言上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听、说、读、写都很吃力,1年后情况才慢慢好转。但日本的社会我觉得自己永远都融入不进去,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回国读大学。”讲这些话的人叫刘扬,是清华大学新闻学专业2006级学生,初中毕业后就去日本留学,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的生活。
“第一年的留学生活最具挑战,需要克服语言、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在采访中,很多留学生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初到国外的语言挑战
张雷生,韩国延世大学教育学博士三年级的学生。回忆起语言学习的那段日子,他深有感触地说:“韩语的发音是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很多音我当时都发不准,硬逼著自己学。到韩国5个月以后,可以看得懂报纸和论文,但是10个月左右才可以和教授、同学用比较流利的韩语交流。”
语言障碍是每个初到海外的中国学子要面临的主要问题。谈到语言挑战,安丽似乎显得轻松一些,她于2009年9月到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读国际新闻硕士:“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倒是没有问题,但刚开始上课时,教授讲的内容似懂非懂,现在基本都能听懂了。”

相伴而来的学业压力
伴随著语言上的障碍,学业的压力也随之突出。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肖耿教授对语言障碍引起的学业压力深有感触。1985年肖耿从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专业毕业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留学。“我刚到美国时,对于全英文的授课十分不适应,在半年的时间里几乎听不懂。”为了不落下功课,他一边勤学英语,一边借助同学的笔记补习功课。
因为语言的障碍,在韩留学的第一年,张雷生也面临了很大的学习压力。“老师经常给我们几十篇英文文章,要求看完后用韩语概括出来,进行课堂阐述,这是最头疼的。但是,当这些困难都成为过往时,在记忆里更多留下的则是克服语言、文化、环境等一系列困难带来的喜悦,还有和同学朋友一道不断前进的兴奋和自豪。”张雷生说。
学业上的压力并不仅仅来自语言上的障碍,课业量大、教授的要求严格等都是导致学习压力大的原因。“学校和专业不同,面临的学业压力不一样。我读的工业工程学专业压力就小一些,只要在博士毕业时修够96个学分就可以。”就读于美国得州农机大学的古方(化名)告诉笔者:“但我男朋友的学校学业压力就很大,博士资格考试要刷掉2/3的人。我妹妹的学校一周要上6门课,第一个学期就要修18个学分,面临的学业压力也很大。”

不习惯国外的饮食
“好想吃拉面啊!”这是安丽的QQ签名。饮食不习惯几乎是所有刚到国外的留学生公认的事实。
安丽说,比起国内丰富多彩的饮食,英国的饮食显得十分单调:“青菜吃来吃去就只有那几种,零食就只有薯片和巧克力,好不习惯。”吃不惯西餐的她,自己开火做饭。“伦敦的物价高得吓人,自己做饭会节省很多开支,并且吃得舒服。”
张雷生的选择和安丽不同,他说:“租一个能自己做饭的公寓太贵了,所以即使吃不惯韩国菜,我也忍了。”
虽然两个人的选择不同,但原因是相同的:国外的消费水平太高,所以能省则省。
安丽说:“北京的地铁单程两块钱。在伦敦,情况则大不相同了。我从学校去一趟市中心,往返费用折合人民币50块钱,这还是打折以后的价钱呢。”
她还说者,她每月还要承担昂贵的住宿费:“我一个星期的住宿费就105镑,相当于人民币1000多元。在国内的学校能住一年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8/11830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