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如何能与孩子沟通?
日期: 09年06月2期

怎样才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当今社会环境下的棘手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得更幸福。

坦然面对沟通困境

现在的孩子都是伴随著声光电诞生并成长的,与他们家长年幼时候的接收系统完全不一样。如果家长还是只知道嗓子单声道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他们就会感觉特别枯燥没意思。

如今的孩子多是一边看电视或听音乐,而又一边写作业,因为他们自小就在一个拥有各式家电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因而产生了这种多点接收的习惯和技能。这样的系统刺激远比单纯的语言符号刺激要强烈得多、有效得多,所以家长如果固步自封,仍用原来自己小时所受的教育模式来教育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相反,甚至在孩子的眼里,家长往往都成了厌烦的符号。

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品,深刻地影响著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思维习惯。同时,今天的孩子还拥有接受国际超前意识的能力,比如说对于性知识的认识,家长可能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以启齿,而孩子却实际已经懂了很多。因此,沟通的困境是每个家长必须正视的现实前提。

设计启发式发问

很多家长对于沟通问题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沟通。

家长由于他们成长年代的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教育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是很贫乏的。比如有个孩子抱怨说自己的母亲一天到晚就和自己说六句话:早晨说快点快点,要不就上学迟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么也得吃点,要不上午的课顶不住;第三句是过马路要小心,看著点车;第四句是到了学校你千万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学校的饭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点;最后一句则是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别著急看电视。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作为孩子自然而然会感到厌烦,结果反倒事与愿违。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要用陈述句,而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说。,在今天是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问也应该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加强。

沟通问题要具化

家长有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类语言表达如今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无效的,也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作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

积极的方式是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将孩子的行动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每一步都具体而又相对容易地能够达到目标,让他们每一步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此外,常规的沟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兴趣和能动性。而且,家长的语言符号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家长不能仅仅立足于语言的沟通,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孩子比较喜欢音乐,那就采取音乐的方式,加以循循善诱。

开拓孩子生活范围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不能过分地溺爱孩子,这样只会缩小孩子的生活半径。这样的孩子心理素质必然很差,承受能力被大大地弱化,无法承受更多的压力,承担更多的责任。

同时,单一的环境缺少很多的体验,造成太多的人生空白。心理学上提倡共情,只有处于同样的情况境遇下才能感同身受。很多沟通都必须有过相应的体验,才能够理解,才会有效果,只讲道理孩子是很难听进去的。

抓住人生关键期

人的一生是有几个关键期的。孩子一般2岁学语言效果很好,3-4岁是树立权威的关键期,如果在关键期内不能充分地把握,那过后对于孩子的培养就会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因此,家长在相应的关键期内应注意强化孩子相应的能力,这种强化应该通过鼓励的形式,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

而且,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不要集中在对孩子的技术学历教育上。现在取得高学历并不困难,未来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则是孩子自己的人格。重视自己给别人的感觉,首先自己的心里要有别人。现在的孩子得到过多的物质享受,往往对别人没有感觉,变得麻木而自我,在成年后便不可能塑造良好的人格,实际上已经自小就淘汰了自己。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8/10646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