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华人书画家沈强谈杨政宁结婚 / "我祝杨政宁舅舅幸福"
日期: 05年01月1期
  本报记者 张石
  最近,全世界的华人媒体都在热炒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生翁帆的忘年恋,一时间成为华人世界最抢眼的新闻点,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杨振宁的外甥、在日著名书画家沈强。
  沈强的外公是杨振宁的亲叔叔,因此杨振宁是沈强的堂舅。据沈强说,他的外公家里只有沈强的外公和杨振宁父亲兄弟两人。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20年代的中国留美学生,在芝加哥大学专攻数学,回国后先后在厦门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复旦大学数学系做教授,当过系主任。70年代因糖尿病在上海华山医院住院时,沈强也经常在夜里去华山医院照顾杨振宁的父亲。沈强说:那个时候,我有一段时间去华山医院陪夜,到了晚上我还常去医院的院子里抓蟋蟀,当时华山医院里住的都是名人,我外公(沈强按辈分也称杨武之为外公)的病室的旁边住的都是名人,有在《智取威虎山》中演杨子荣的童祥龄,还有浙江军区副司令沈平(沈平正好和我哥哥同名)。杨武之教授是在1973年去世,当时的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主持追悼会,而杨振宁教授在念追悼辞时声泪俱下。
  杨振宁在1945年赴美留学,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后,杨振宁自赴美留学以后第一次回到中国。沈强说:我最早见到杨振宁舅舅是在1972年,当时我外婆(杨振宁的母亲)一个人住在上海,我们也经常去照顾她。杨振宁回到上海看母亲时也到我们家来,当时我觉得他的谈话特别有魅力。在上海我也听过他的演讲,说的是中国的四个现代化的事情,当时中国刚走向改革开放,听了他的演讲后我非常感动。我觉得大舅的脑子非常敏锐。我大哥沈津现在在美国,也是搞研究的,我大哥回来以后我和他谈话,觉得他的思路和我大舅很相似,估计他一定受了他很多影响。
  我大舅也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我二哥沈平在香港举行画展的时候,我见过我大舅几次。虽然他已经70多岁了,但谈起话来思路非常清楚,根本就不像那么大年龄的人,记忆力也特别好,对我们家人的名字,从老到小,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后来我来日本,他也到过日本讲学,在索尼和筑波发表过演讲。
  据报道,2004年12月24日上午,杨振宁已和翁帆在汕头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领取了结婚证。关于杨振宁和翁帆结婚的事,沈强表示:最初我是在电话里听我母亲说的,说我大舅订婚了。我觉得因为我舅母2003年10月去世,作为他个人来讲,一个人生活起来比较孤独,就是生活起居上也要有个人照顾,再说婚姻是他个人的事情,别人也是无权干涉的。我觉得他再婚对生活和身体都有利,对国家也有利的。他说他对中国的教育有一整套想法,想记录下来,告诉年轻一代,而翁帆担任这个工作是合适的人选。
  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1956年与李政道博士一起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6年与李政道博士由于提出这一理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的原配夫人、原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女士于2003年10月因病去世。据沈强说,杨振宁原在中国时是杜致礼的家庭教师,后来杨振宁赴美后,他们在一次招待会上又一次相遇,后结为伉俪。2003年12月,从美国退休的杨振宁定居清华大学,从2004年9月起,他在清华大学给一年级学生讲授基础物理,并带研究生。翁帆生于1976年7月,潮州人,现就读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将于2005年7月毕业.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7/942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