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震后的四川依然美丽 ——记冯学敏文化摄影采风录
日期: 08年09月1期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自7月22日至8月10日,旅日华人摄影名家冯学敏风尘赴赴地走访了川南、川东等地区,行程2800公里,用照相机镜头记录下大地震后四川的风物和场景,也完成了其个人创意的中国西部文化摄影系列的第四个专题四川:熊猫的故乡的大部分创作。此前,冯学敏已独立完成了西藏:藏药的故乡贵州:油菜花的故乡云南:普洱茶的故乡云南:稻作的故乡等四个文化摄影专题,受到中外摄影界高度评价,也有力地促进了海内外人士对中国西部文化的理解。

  冯学敏于2008年3月首次赴四川采风,拍摄最新专题。四川有天府之国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也是多民族文化共存共荣的省份,更因国宝大熊猫而享誉世界。冯学敏的3月四川行,不仅创作收获丰富,生活体验广泛,更培养起对四川和熊猫的深厚感情。5月,四川发生汶川大地震后,冯学敏在心系灾区人民的同时,也关注著熊猫的动向和四川多民族文化的生态。为此,冯学敏在震后稍事恢复的7月,便迫不及待地赶赴四川,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记录下四川人民的抗灾斗志和生活勇气。

  据了解,冯学敏首先深入到川南地区,参加了当地彝族火把节。冯学敏在火把节发源地的普格县一带下乡入镇,亲身体验到原汁原味的火把节文化。农历6月24日(7月26日),凉山彝族自治州举办了隆重的火把节。这次火把节点燃了震后四川的第一把火,受到海内外各界关注,各地观众有110万人参加了火把节,当地彝族人民就有20万人参与。

  火把节,又称为东方情人节东方狂欢节。火把节的篝火晚会虽然遭逢大雨,但西昌市的火把广场上依然汇集了12万人,相聚狂欢。冯学敏看到震后的四川人民依然坚强,充满热情;震后的四川依然美丽,充满活力。他的镜头记录下释放著激情的火焰、流动著欢乐的歌舞,也反映出震后四川人民的生气、活力和坚强。事实上,熊熊的火把正是彝族人民追求光明的象徵,也是四川人民抗震救灾、生生不息的象徵。

  体验了热烈的火把节之后,冯学敏又去了乐山大佛、蜀南竹海等名胜,更在碧峰峡看到了由卧龙自然保护区转移过来的40头可爱的熊猫,其中包括即将送赠台湾的团团圆圆。冯学敏3月份在卧龙拍摄时,已经与这些大熊猫成为好朋友。如今大灾之后再相逢,格外亲切。大熊猫是四川的名片,更是中国的国宝。冯学敏希望以大熊猫为切入点,反映出四川的羌族、彝族、藏族、汉族等多民族共存的文化生态。在充满原始生态的碧峰峡,冯学敏听到的是溪声、雨声,满眼望去只有葱绿,他看到大熊猫们已经安然地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感到十分欣慰。通过手中镜头,冯学敏与大熊猫又做了一次亲密接触,不虚此行。

  此后,冯学敏又到乐山市的罗城古镇,体验拍摄了年代久远的明朝茶馆,还回到川东成都拍摄了四川人的饮茶文化,收获甚多。在成都等地,震后的四川人依然在茶馆里完成著一天的生活内容,包括品茶,看戏,打牌,唠家常,解决日常问题等。他们更加珍惜生活的每一天,享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快乐,也展示出地震之后更加旺盛的生活勇气。

  沿途陪同采风拍摄的各地摄影家,大都是上过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著名摄影记者。他们叙说有关震灾的所见所闻充满震憾,让冯学敏感动不已。在四川采风的日日夜夜,冯学敏总是情不自禁地按下照相机快门,希望通过镜头向世人介绍四川震后恢复情况。他在山区的溪流和瀑布中看到了四川人民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火把节的火焰中看到四川灾后复兴的希望之光。

  完成了川南和川东的采风之后,冯学敏计划于今年秋天再赴川北羌族聚集区和川西藏族聚集区,拍摄记录下完整的四川多民族文化。如果一切顺利,四川:熊猫的故乡摄影专题准备于2009年中国建国60周年时公开推出,也为介绍震后的四川作出贡献。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7/8312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