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喜欢中文导报的理由——老读者保存导报十余年
日期: 08年01月3期 评分: 10.00/1

■ 本报记者 杜海玲

  应日本研究机构要求,《中文导报》在去年12月于读者版向读者徵集了几年前的四期报纸。由于是四五年前的报纸了,所以并未抱很大希望。然而我们欣喜地在年底接到热心读者的电话,告诉我们说,已经保存了10多年的报纸,并很快寄来了。

  仙台市的谭景芳先生是第一个给编辑部打来电话的读者,他说已经保存了10多年的《中文导报》,如果需要的话,就从仓库里找出来(几年前的报纸在家里放不下,全都存进了仓库)。我们心怀感激地请他为我们找出来,并在新年伊始收到了包裹得整整齐齐的四份报纸。记者在电话里感谢谭先生时,还听他说了一席令人感动的话。谭先生说他是喜欢收集和保存资料的人,或者说,他将老后的生活定位在了学习上。由于年岁已过古稀,75岁了,学习这件事情,实用性已经不大,但却能使自己在观念上多明白一些。谭先生的学习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看报刊,通过可能收集到的资料来扩大视野,另一种是向青年人学习。他说自己已经70多岁了,不仅愿意和60多岁、50多岁、40多岁的人聊天,甚至还喜欢和80后的年轻人交往,这样能吸收到很多的新的思想,加上自己的漫长人生本就是一个矿藏,自我的经历矿藏加上与年轻人的交流,使得自己更懂得人生的内涵。

  阅读并保存报刊资料,也是谭先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他自身也经历丰富,说起家事,感慨万分。谭先生的妻子是残留孤儿,生活坎坷,饱尝人生各种滋味。他还表示想将自己老岳父的一生写出来,岳父不折不挠寻找女儿也就是谭先生妻子的故事,本身就是厚重的生活资料。

  继谭先生之后,住在爱知县的李润德先生也给编辑部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寄报纸来。记者在谢绝之后,也倾听了他保存报纸多年的经过。李先生来日10多年了,原来在空军当教官,并在广播电视局当过技术台长。当李先生可以来日本之时,他很犹豫,因为国内有自己和妻子的四位老人需要照料,1996年,他终于和女儿、儿媳一起来到日本。来日本后,第二年开始就订了《中文导报》。 

  由于曾在空军工作过,所以对政治、军事非常感兴趣,留意到《中文导报》后,感到无论是政治还是艺术,内容都很广泛,包罗万象,很适合自己阅读。李先生在收到报纸后,还裁剪、装订、分类,十分喜爱阅读。

  住在福岛县的陈莉读者是比较年轻的读者,她今年42岁,来日本12年也订了12年《中文导报》。她打电话给记者时,先说了声对不起,原来,她虽然也保存了报纸,却是另一种保存方法。陈莉原先是买了好几个大文件夹,将自己认为需要保留的文章都剪下来,按照生活、教育、文学等分门别类。后来,文件夹也放不下了,并且很占地方,她就想了一个新办法,利用日本通信贩卖的大厚彩色资料,将导报文章剪下来后,贴在上面,这样,薄薄的报纸因为有彩色资料的纸垫著,就可以保留很长时间。只是,由于是独特的剪报保存法,所以无法将老报纸寄给我们。但她热情地告诉记者:其实十多年来,导报的好文章都被她保留著,说不定比作者自己都保存得全。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7/6303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