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杜海玲
1964年,东京奥运会,日本女排战胜了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前苏联,获得金牌。当时日本女排在身高上比前苏联差了很大一截,体格、气力似乎都输给了高头大马的前苏联队,但她们出奇制胜,以被洋人称为“神出鬼没”的技术,赢得了冠军,也因此,从那时起,日本女排这一支队伍被称为“东洋魔女”。那几位姑娘的领队,那一支排球队的队长,叫河西昌枝,身高1米74,当时29岁。
2007年11月,在东京代代木岸记念体育馆门前, 《中文导报》记者见到了身穿粉红色套装、身材高挑的河西女士。算年龄,她已经74岁,但她笔直的身姿和敏捷的步子,让人感到难以置信。一个女运动员,一个金牌选手,一个“东洋魔女”,在奥运以后,有著怎样的人生?是每日坚持锻炼,而拥有这样矫健的身姿吗?
为人妻母 感谢生活
出人意料的回答是,“自从离开女排队,就没有做过任何体育运动,也不做任何比如跑步、体操这些锻炼。只是每天感谢生活的赐予,每一天、每一天都很珍惜。”
1964年获得金牌之后,女排在日本掀起了旋风,从那之后在日本红火而后又风靡了中国的电视剧《排球女将》便可见一斑。而队长河西昌枝则在那之后开始了人生的另一种旅途,属于一个女人的生命旅途,为人妻,为人母。她结婚,成为全职主妇,生育了3个子女。回顾那时候,河西女士说,从前不像现在年轻人都要单独出来住,她理所当然地就与公婆同住,照顾公婆、丈夫和儿女。对于生活,她表示心存感谢,对周围人事都心存感谢,这样,自己心里就很轻松,总是能生活得很开心。
在与河西女士一起午餐的时候,她拿起自己的砂糖往咖啡杯里倒,直喊不够,问桌边别人是否有剩馀的砂糖。原来,河西女士喝一杯咖啡要放5份糖。她笑著说:“从来没考虑过节食,甜的东西就该很甜,咸的菜就该很咸,所以我做菜的时候,倒起酱油、糖来那都是惊人的量。”河西女士自称在饮食上是自然派: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不过,她说她不爱吃肉,鱼也吃得不多,爱吃的是土豆,可以拿土豆当饭吃。
回顾当年 依然感怀
回忆起当年,河西女士兴致很好,说那完全是出于对排球的热爱,所以在纺织公司上午工作,下午到午夜都在训练。虽说热爱,但压力也是巨大的,因为在她们眼前,有一个强大的前苏联。战胜苏联拿金牌,是当时她们惟一的心愿。在艰苦的训练之中结成的友谊经久不衰,这6位东洋魔女几乎每一年都要聚会一次。河西女士告诉记者,其他几个人,比她更年轻,也许因为经历过当年的运动,身体都一个比一个好,一个比一个精神抖擞。如她自己,从29岁引退到如今,只进过3次医院——因为生育。
在引退之后,河西女士依然是格外爱看女排比赛,并与中国的排球界有很多交流。婚后,作为日本妈妈排球队的总代表,她几乎每年都带团去北京举行友谊赛。
河西是一个曾经很辉煌的运动员,但同时也是一个很懂得生活的人。据说现在走在街上,还有人会认出她来,并上前问候。对于这些来自不相识人们的关切,她表示都心怀感激,因为这都是“拜那次奥运,拜那块金牌所赐”。
河西女士挺拔的身姿和直率的笑容,很难让人与74岁的年龄联想到一起。
北京奥运 拭目以待
河西虽然自己早已不参加体育比赛了,但爱看比赛的热情劲始终不改。说到明年的北京奥运会,她立刻展露了兴奋的笑容。“不过,还是很犹豫”,河西女士说,因为如果去现场看,就不能看到所有比赛,而如果在家里,通过电视可以看所有比赛。
对于这次奥运比赛,河西女士表示很看好日本队和中国队。回顾自己参加的1964年东京奥运会,她认为天时地利饮食对选手的发挥很重要。就好像在1964年时,习惯的天气和饮食使得日本队发挥得很好那样,相信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能发挥得很好。
结束采访时,河西女士调皮地笑著说,别忘了写上:我们其实不是东洋魔女,我们是东洋美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