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为外科医装上第三只眼的人
日期: 06年05月3期

  ■ 本报记者 孙辉

  在今年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青年科学家奖授奖式上,有一名获奖的中国人引人注目,他就是东京大学大学院特任教员、“立体全像技术”的发明者廖洪恩博士。
  东京大学的“智能机械信息学系尖端治疗福祉工学研究室”是廖博士的工作场所。踏进门槛,井然有序的室内布置让人过目不忘。但见屋子的一隅,摆满了怪异的设备、屏幕∶立体的心脏,立体的脑髓,立体的头骨跃然屏上,显得格外醒目。
  一个二三十岁模样的年轻人从研究室里走出来时,记者还以为是学生,经介绍他就是记者要采访的廖洪恩博士。采访很快进入主题,廖洪恩边说边演示他的一个得意“作品”,—具有上下、左右、前后纵深立体感的“脑髓图像”向记者比划了起来。他说,传统的外科治疗是医生凭借自己的手和眼来完成的,对复杂的手术,人们也相应地开发出了一些不同的医疗器械,但这些器械都须直接由医生来操作,很难实现医疗领域的机械化。他的研究属于“图像引导手术”领域,用一句浅显的话讲,就是要以新型的眼代替医生的眼来完成手术。
  廖洪恩博士研究开发的这项技术,仿照昆虫复眼型凸透镜阵列的成像方式,完美地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光学成像和医疗信息处理技术,解决了1908年由Lipmann提出但一直未能应用到实际的课题。由这种技术得到的医疗图像既有立体的感觉又有立体的信息,这是它与传统的立体图像技术的最大区别。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处理,从而使通过动态显示器表示动态的图像成为可能。这样一来,就可以得到病人内部的三维结构图像,满足医生手术过程中随时把握病人病情的需要。廖洪恩透露,他的技术的成像速度已达到实时性的水平。
  外科大夫动手术时借助于这“第三只眼”,将可以在立体显示屏上不间断地观察到病人的变化情况。这一突破非同小可,因为在这个基础上,所谓以“低侵袭手术”(即通过最小限度的创伤,以微型手术器械进入人体施行微创治疗手术)的方式代替传统手术方法的梦想,将很快成为现实。据介绍,这项技术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地实现了微创手术的立体空间透视导航,它的应用可大幅度减少医疗事故,减轻患者痛苦,缩小患者康复周期。此外,该项发明还可广泛应用于军事、影视、教育和三维艺术品等领域。
  廖洪恩从小就聪明好学,199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1996年被保送入该校研究生院就读。1998年获日本冈崎嘉平太国际奖学金由北大派遣到东京大学留学。2000和2003年,廖洪恩分别取得东京大学的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就读期间,他的立体医学图像研究也很快取得了成果。该成果不但获得多国专利而且还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2000年万国博览会等多家展览会和博物馆展出。2000年该研究项目在日本文部科学省立项,项目资金达1.03亿日元。2003年文部科学省的最终验收报告中给予“该医疗图像处理技术为现阶段世界最高水准”的高度评价。2003年留校工作后,廖博士还在世界上首先研制出用肉眼即可观察的具有5米以上图像纵深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该研究成果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
  廖博士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馀篇,近年还获得包括国际生物学工程联盟颁发的IFMBE Young Investigators Award、第6届亚太生物医学工程会议Young Investigators Award、日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最佳论文奖等十馀项奖项。由于廖博士的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日本政府及企业财团、学会等纷纷对他的研究给予支持,近年仅日本文部科学省和总务省等主要科研机构给廖博士个人的研究经费就达6000万日元。
  现在,廖博士在东京大学主持的研究开发同时跨越两个研究室,并和数家研究单位保持合作。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有计算机辅助外科的医疗图像和手术机器人、三维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和显示技术、生物力学等。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7/1770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