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王立学院奇迹仍在发生
日期: 06年04月2期 评分: 1.00/1

  本报记者 李春雁
  又到了樱花盛开的季节,在这个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的季节,在日本颇有名气的由华人王明仁、王明贤两兄弟创立的专为华语学生考大学、考高中开设辅导课程的王立学院,也再一次迎来了它的丰收季节。3月25日,王立学院举行了2006年毕业式,又一批学子从王立学院出发,走进了国立千叶大学大学院、首都大学东京大学院、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国立东京工业大学及都立国际高等学校、县立松户国际高等学校等等日本名门学府。不禁让人感叹被誉为“名校的摇篮”的王立学院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奇迹一,上海姑娘潘娅菲,2004年9月底来日,由于日语没有任何基础,很多语言学校不接受她插班,要她等到2005年4月再入学。焦急中她在中文报纸上看到了“王立学院”的广告,于是她的人生开始进入一个佳期,她报了王立学院设置的所有升学课程,从字母学起,开始了在王立学院的新生活。仅仅一年,2005年9月,她怀著忐忑的心情报考了早稻田大学商学部,一举中的,踏进了这所世界著名学府的大门。
  奇迹二,半年前来到日本,经过5个月的努力,考上了日本著名的庆应大学理工学部的孟繁荣。“2005年的7月底,我因为家族签证的关系,在国内考完高考后不久,放弃了国内的大学,来到了日本,在王立学院报了名。那时我才得知考日本的大学必须要有留学生试验的成绩,而距离11月份的留学生试验就短短的3个半月左右,而我仅仅学过50音图而已。得知此事后,我曾经想要放弃过,但王立学院的老师们却帮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课程安排,让我去尝试一下。同时,还推荐了一些日本著名的大学,让我以这些大学为目标。于是,我便开始了紧凑的学习。虽然,那里的学习与其它语言学校的教学有所不同,主要以大量的背记为主,确实比较枯燥,不过内容非常充实丰富。而且大王老师和小王老师那不同风格的幽默感又让平淡无味的授课多了一份轻松感、愉悦感。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老师们合理的安排,我在11月的留学试验中,日语取得了297分。”也正是因为在短短的5个月内,日语能力突飞猛进,最后孟繁荣考取了庆应大学。
  奇迹三,考取法政大学?L?????A?f?U?C??学部的王莹。这位北京姑娘于2003年随母亲来到了日本,当时日语能力为零,第二天就被母亲带到了位于东京中野区的王立学院。与王立学院签约,名牌大学,3年,90万日币。“因为周一到周五要在高中上课,所以我只能上王立学院周六的日文课和周日的英文课。平时每天还要花2到3个小时准备王立学院每周的小考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老师的细心教导下,仅仅3个月的时间我就已经有与日本同学进行日常交流的日语能力。同年12月以296分的好成绩通过日能1级考试,2005年8月的TOEFL考试成绩为187分,并于同年11月的日本留学生试验取得了360分的高分。因为我已经在日本的高中学满3年,我参加了和日本高中生同样的高考,并如愿以偿地接到了法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也许这些在王立学院已算不上奇迹,因为他们都是众多实例中的平凡的个例。王立学院就是这样把一切令人无法相信的成就变成现实的地方。翻开王立学院的毕业生名单,这一切就可以得到验证。多年来王立学院的毕业生几乎遍及日本所有著名大学。仅2003年至2006年的4年间,就有22人考入早稻田大学,16人考入庆应义塾大学,而王立学院每年报考大学和大学院的毕业生,也只有50名左右。这样一个惊人的比例,不能不令人敬佩。
  那么这座“名校的摇篮”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呢?走进王立学院,你就会明白,再骄人的业绩都源于科学的脚踏实地的努力之中,都来自于师生间勤奋的努力,来自于教师科学、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对学生的爱和负责的精神。
  首先,王明仁、王明贤兄弟俩都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大学院的商学研究科,同时为了搞好教学,认真好学的王明仁先生还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为加强教学,他们还专门聘请了日籍教师教日语会话。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名师出高徒,兄弟俩的实力,首先为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其次,科学的教学方法也为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王立学院自己编写的教材已被认为是学习日语最优秀的教材,被东京大学购买作参考书。最后就是教师的敬业。王明仁先生讲,他无论做什么事,都力争做到最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看王立学院的教学就印证了这个事实。在王立学院对学生是因人施教,每来一个学生,王先生都针对这个学生的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调动该生的积极性,并在全校大树向学、尚学之风,使该校学风浓、学风正。每个学生在高考时都能达到自己的最佳水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7/1703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