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由巴金倡议创建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20年,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资料收集、整理、保管和展览的重镇。为了进一步学习日本在近现代文学管理和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由李荣盛常务副馆长率领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代表团一行于7月26日至8月2日访问日本,参观了日本各地的文学馆和博物馆,与日本同行展开有益交流。李荣盛先生在繁忙的行程中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发展现状,令人备感兴趣。
中国著名作家巴金自50年代开始就与日本频繁交流,对日本文坛相当熟悉,也非常了解日本在近现代文学资料的收集和保管方面成绩不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巴金为了抢救并防止现代文学史珍贵资料继续散佚,大声疾呼成立中国现代文学资料馆,这成为他晚年的夙愿。
1985年3月26日,巴金以中国作协主席的身份,在北京万寿寺主持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仪式。当时在京的200余位作家都出席了开馆仪式,对现代文学馆表示支持。那次开馆仪式,也是巴金迄今最后一次到北京。文学馆成立后,巴金带头捐赠大量珍贵的手稿、图书,还有稿费,并动员一大批“五四”老作家捐书捐稿,为文学馆奠定了基础。
1996年,由国家拨款1亿7000万人民币,在北京东北城的芍药居拨地46亩,建造了崭新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一期工程面积14000平方米,于2000年5月23日正式建成,中国现代文学馆跨上了发展新台阶。很多老作家都说:这里就是文学的殿堂。能入主文学馆的作家,也就是进入文学史的人物。据介绍,中国现代文学馆现有三个常设展。一楼设20世纪文学大师展:包括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和冰心七人展;二楼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展,完整展示出“五四”以来一直到文革以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脉络,登有照片的入展作家有420多位;三楼设作家文库展,把每一位作家捐赠的手稿、书籍、档案等收集整理起来,按26个罗马字母排序,已建成了89座作家文库。这里还恢复了18位作家生前的书斋,包括萧三、吴组缃、陈白尘、阳翰笙等。
根据巴金当年的构想,中国现代文学馆应兼具图书数据馆、文件档案馆、作家研究中心、成果展览馆和国内外文学家的活动交流基地等多种功能。目前的现代文学馆基本上实现了巴金的构想。馆内藏品总数达50多万件,杂志10万件,其它手稿、书信、照片、文物等为5万件。最近,国家又拨款1亿人民币,扩建中国现代文学馆二期工程。计划在2007年全面竣工,面积达13000平方米。届时,中国现代文学馆无论从规模、设施还是典藏内容来讲,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文学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20年来,一直尊巴金为名誉馆长。现代文学馆开馆至今,先后有4位馆长,分别是杨犁、李准、舒乙、陈建功。现任馆长陈建功和常务副馆长李荣盛对现代文学馆的建设和发展有明确的使命感和目标。他们认为,在做好基础工作,如征集、管理以外,还要在普及和推广现代文学方面向社会打开六大窗口:1、展览窗口:在常设展以外多办主题展;如最近举办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展”、“烽火中的抗战文学”等;2、讲座窗口:每周举办的“去文学馆听讲座”已持续了20年;3、影窗口口:文学馆对作家活动拍摄了大量影视数据,目前正在逐步产品化;4、网络窗口:文学馆将为文化部信息文化管理中心提供100个文学数据光盘,同时还建有自己的网上文学馆;5、出版窗口:文学馆所属的50多位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出10多本研究成果;6、活动窗口:吸引并组织国内外作家来馆举办各种文学活动。
本次,中国现代文学馆专门组团来日访问学习交流,目的非常明确。李荣盛说:1、系统学习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征集、保管、管理和利用的经验;2、学习日本文学馆的数字化工程经验;3、学习日本在保存纸媒介方面的长期化和永久性经验;4、学习日方与观众互动、使用声光电色等现代手段来展览推广现代文学的经验;5、学习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模式;6、学习文学馆与教育研究机构和研究者配合的经验等。李荣盛把本次访日定义为“学习之旅”,他表示中国现代文学与日本走得比较近,日本对近现代文学的抢救、保存和使用经验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著名作家巴金自50年代开始就与日本频繁交流,对日本文坛相当熟悉,也非常了解日本在近现代文学资料的收集和保管方面成绩不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巴金为了抢救并防止现代文学史珍贵资料继续散佚,大声疾呼成立中国现代文学资料馆,这成为他晚年的夙愿。
1985年3月26日,巴金以中国作协主席的身份,在北京万寿寺主持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仪式。当时在京的200余位作家都出席了开馆仪式,对现代文学馆表示支持。那次开馆仪式,也是巴金迄今最后一次到北京。文学馆成立后,巴金带头捐赠大量珍贵的手稿、图书,还有稿费,并动员一大批“五四”老作家捐书捐稿,为文学馆奠定了基础。
1996年,由国家拨款1亿7000万人民币,在北京东北城的芍药居拨地46亩,建造了崭新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一期工程面积14000平方米,于2000年5月23日正式建成,中国现代文学馆跨上了发展新台阶。很多老作家都说:这里就是文学的殿堂。能入主文学馆的作家,也就是进入文学史的人物。据介绍,中国现代文学馆现有三个常设展。一楼设20世纪文学大师展:包括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和冰心七人展;二楼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展,完整展示出“五四”以来一直到文革以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脉络,登有照片的入展作家有420多位;三楼设作家文库展,把每一位作家捐赠的手稿、书籍、档案等收集整理起来,按26个罗马字母排序,已建成了89座作家文库。这里还恢复了18位作家生前的书斋,包括萧三、吴组缃、陈白尘、阳翰笙等。
根据巴金当年的构想,中国现代文学馆应兼具图书数据馆、文件档案馆、作家研究中心、成果展览馆和国内外文学家的活动交流基地等多种功能。目前的现代文学馆基本上实现了巴金的构想。馆内藏品总数达50多万件,杂志10万件,其它手稿、书信、照片、文物等为5万件。最近,国家又拨款1亿人民币,扩建中国现代文学馆二期工程。计划在2007年全面竣工,面积达13000平方米。届时,中国现代文学馆无论从规模、设施还是典藏内容来讲,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文学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20年来,一直尊巴金为名誉馆长。现代文学馆开馆至今,先后有4位馆长,分别是杨犁、李准、舒乙、陈建功。现任馆长陈建功和常务副馆长李荣盛对现代文学馆的建设和发展有明确的使命感和目标。他们认为,在做好基础工作,如征集、管理以外,还要在普及和推广现代文学方面向社会打开六大窗口:1、展览窗口:在常设展以外多办主题展;如最近举办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展”、“烽火中的抗战文学”等;2、讲座窗口:每周举办的“去文学馆听讲座”已持续了20年;3、影窗口口:文学馆对作家活动拍摄了大量影视数据,目前正在逐步产品化;4、网络窗口:文学馆将为文化部信息文化管理中心提供100个文学数据光盘,同时还建有自己的网上文学馆;5、出版窗口:文学馆所属的50多位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出10多本研究成果;6、活动窗口:吸引并组织国内外作家来馆举办各种文学活动。
本次,中国现代文学馆专门组团来日访问学习交流,目的非常明确。李荣盛说:1、系统学习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征集、保管、管理和利用的经验;2、学习日本文学馆的数字化工程经验;3、学习日本在保存纸媒介方面的长期化和永久性经验;4、学习日方与观众互动、使用声光电色等现代手段来展览推广现代文学的经验;5、学习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模式;6、学习文学馆与教育研究机构和研究者配合的经验等。李荣盛把本次访日定义为“学习之旅”,他表示中国现代文学与日本走得比较近,日本对近现代文学的抢救、保存和使用经验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