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申文)去年8月,高松地方裁判所在对一名涉嫌欺诈事件的中国人男性进行公开宣判时,却由另一名侵入民居进行盗窃的中国人男性误受判决。闭庭后,法庭书记官注意到这可能是两个人而重新审理,终于在今年年初改正了误判。据称,当时由于担当刑务官没有仔细确认犯人的真实身份,致使裁判官、检察官和律师都没有注意到出庭人与受判人其实是两人的事实。刑务所和法庭对犯人身份张冠李戴,如此马虎办案令人难以想象。
据高松刑务所和高松地裁解释,去年8月22日,在地裁的候审室内有两名被告等候出庭。刑务官叫了欺诈犯的姓名,而另一位盗窃犯则顺应回答,被带上法庭。刑务官没有仔细辨认出庭者的身份照片和姓名。法庭公判时,裁判官在呼叫犯人姓名时,出庭人回答“ 是”。裁判官当庭做出了“ 保护观察”和“ 缓期执行”的判决。闭庭后,法庭书记官在对犯人说明判决内容时,确认了犯人的姓名和身份照片,判明这不是同一个人。为此,这场判决被宣布为无效,法庭对正式的被告重新公判。
高松刑务所解释,这两名犯人姓名极为相似引致误会,刑务所已对担当刑务官进行了口头严重警告。高松地裁也指法庭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更加用心,彻底确认。高松地裁在2003年11月,也曾发生过对同姓不法入国中国人进行误判的事例。
据高松刑务所和高松地裁解释,去年8月22日,在地裁的候审室内有两名被告等候出庭。刑务官叫了欺诈犯的姓名,而另一位盗窃犯则顺应回答,被带上法庭。刑务官没有仔细辨认出庭者的身份照片和姓名。法庭公判时,裁判官在呼叫犯人姓名时,出庭人回答“ 是”。裁判官当庭做出了“ 保护观察”和“ 缓期执行”的判决。闭庭后,法庭书记官在对犯人说明判决内容时,确认了犯人的姓名和身份照片,判明这不是同一个人。为此,这场判决被宣布为无效,法庭对正式的被告重新公判。
高松刑务所解释,这两名犯人姓名极为相似引致误会,刑务所已对担当刑务官进行了口头严重警告。高松地裁也指法庭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更加用心,彻底确认。高松地裁在2003年11月,也曾发生过对同姓不法入国中国人进行误判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