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春雁)最近,通过携带电话发送的骚扰电子信件猖獗,不时有华人受其骚扰,误按按键者还会被索要钱财,并受到威胁恐吓。专业人士告诫,对这类短信可置之不理,但若收到威胁电话或书面信件则可立即报警求救。
华人王先生一天收到携带电话显示的电子信件,被告知一个黄色网页,王先生信手打开网页观看,屏幕上马上显示请登录入会字样,王先生只是误按了一个数字,谁知屏幕立刻显示已登录完毕。以后几天,王先生一直收到催他缴纳入会费3万日元的短信,还威胁他如不交款,将被罚款或上门催要或要他遭遇不测等等,对此王先生非常苦恼。不得以王先生找到当地的消费者协同组合商谈。消费者协同组合的专业人员在听了王先生的情况后告诉他,目前在日本,通过携带电话经营黄色网页的网站均为非法营业者,采用误导威吓手段并不鲜见,对此消费者要有足够的警惕,遇到这种情况,对催款短信可以置之不理,若接到威胁电话或书面信件则可据此报警。
专家告诫,华人身在海外,远离亲人朋友,多以求平安为上,因而对于可疑短信、骚扰短信等应谨慎操之,以免上当。若不慎上当也要及时找相关管理单位商谈,以保护自己,免于受害。
华人王先生一天收到携带电话显示的电子信件,被告知一个黄色网页,王先生信手打开网页观看,屏幕上马上显示请登录入会字样,王先生只是误按了一个数字,谁知屏幕立刻显示已登录完毕。以后几天,王先生一直收到催他缴纳入会费3万日元的短信,还威胁他如不交款,将被罚款或上门催要或要他遭遇不测等等,对此王先生非常苦恼。不得以王先生找到当地的消费者协同组合商谈。消费者协同组合的专业人员在听了王先生的情况后告诉他,目前在日本,通过携带电话经营黄色网页的网站均为非法营业者,采用误导威吓手段并不鲜见,对此消费者要有足够的警惕,遇到这种情况,对催款短信可以置之不理,若接到威胁电话或书面信件则可据此报警。
专家告诫,华人身在海外,远离亲人朋友,多以求平安为上,因而对于可疑短信、骚扰短信等应谨慎操之,以免上当。若不慎上当也要及时找相关管理单位商谈,以保护自己,免于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