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长崎华侨学校重振昔日雄风
日期: 06年08月2期

  本报讯(记者 孙辉)从长崎总领事馆获悉,有上百年历史的长崎华侨时中小学产权问题在前不久终于得到解决,该校舍和附近的孔庙及近两千平方米的土地产权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被长期废弃的时中小学将被重新设计建造,有望不久后重振昔日雄风,成为现代中华文化的又一传播地。
  自古以来,长崎就是日本的对外门户,与中国及荷兰、葡萄牙等国交往频繁。早在中国隋、唐时期,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和学僧中的不少人就是从长崎起航到中国的。到宋、明和清朝时期,中国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大批商人到日本经商。17世纪中叶起,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达200年之久。其间,长崎成为惟一的对外开放港口,与中国等国进行贸易。中国明朝僧人在这里修建了崇福寺、兴福寺、圣福寺和福济寺等“长崎四大唐寺”,数百年来一直香火不断。据史料记载,1688年进入长崎港的中国商船就达193艘,这些商船大多数来自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浙江、江苏和广东各省,许多随船到达的中国人在长崎安家落户。他们在长崎的平户、福江等地创建唐人街,成为中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长崎的孔子庙和华侨时中小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长崎华侨时中小学在长崎县长崎市大埔町,毗邻孔庙和中国历史博物馆。1905年建立的长崎华侨时中小学是当时在日本继神户、横滨后的第三所华侨学校,由同乡会组织福建帮、三江帮、广东帮等共同管理,并成为长崎县知事和清政府承认的学校,学校也成为日本最有影响的华侨学校之一。
  长崎华侨时中小学对面的孔子庙是1893年清政府和长崎华侨共同建造的。1967年孔子庙改建成观光地,所得收入用来支援时中小学的运营。1983年,孔子庙内设立了博物馆,1990年开始由北京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文物,每年更新展品。现在几经修整的孔子庙已是长崎的著名观光地之一。
  孔子庙和时中小学这块地权在清政府消亡后就被国民政府接管。后来,时中小学由于管理不善,资金短缺,学校于1988年解散。解散前学校最后只有两名学生。时中小学83年的历史也被记入长崎史志。校舍和孔子庙及近两千平方米的产权也一致挂在旧国民政府名下。
  从1988年以来时中小学的校舍一直处于半荒废的状态,校牌虽一直挂著,但一层被当作车库,二层仅在夜晚和假日被做为中国语教室用。
  在长崎总领馆的努力下,前不久,该产权重新在法务局登记,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半荒废的校舍也将被重建。7月中旬,在长崎总领事馆的支持下,在时隔16年之后,原长崎华侨时中小学的董事们重新相聚,召开了第一次董事会,商讨重建时中小学。长崎总领事馆胡人历领事、孔子庙工作人员潘秀贵及原长崎华侨时中小学校董事会成员均出席了会议。(中国驻长崎总领事馆联系电话∶095-849-3311)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6/1914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