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盈)2003年10月,来自中国多个大学的11名博士加入了中国教育部与日本文科省的交流项目,来到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后。如今整整两年过去了,交流项目期满,当年的博士已经全部变为了博士后,11个人又一个不少地收拾行囊准备回国。
于鸿雁来自南开大学,来到东大后,起初于鸿雁对日本导师的工作习惯很不适应。导师每天从早上10点工作到夜里11点,研究室所有的学生都要陪着工作。有一段时间于鸿雁甚至觉得身体快支撑不住了。一天的工作好不容易结束了,研究室每周都要搞几次聚会,到居酒屋或者卡拉OK一次就是5000日元,一唱就是半夜。她说,自己甚至曾有过回国一走了之的想法,但还是咬牙坚持,硬是适应了过来。
老蒋来自河北工业大学,听说小孩子学外语快,一年前他将儿子小淘接到日本。8岁的小淘原本在国内读小学一年级,但由于担心插班会使孩子受到排挤,老蒋决定让儿子来到日本后重新从一年级读起。尽管如此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由于不懂日语,无论上课还是课间,同学说话小淘根本插不上嘴。渐渐小淘和同学的距离越拉越远,一个朋友也没有。
陈敏是一位肾病专家,日本医生薪水高众所周知,而作为日本最高学府的医学博士后分量则更重。就在临行前导师还在多次挽留陈敏,希望她能够留在日本行医。凭陈敏的技术,在日本拿到月薪100万日元是十分轻松的,但导师的盛情挽留还是被陈敏谢绝了。她说,自己的研究室和研究课题在中国,自己的家庭也在中国,没了课题,离开家人,一个人赚再多钱又有什么用呢?
两年日本行 有苦也有甜 / ——东大中国“博士后“扫描
日期:
05年10月1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6/13766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