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宏)日本天皇于2004年10月28日在东京赤?御苑举行的秋季游园会上,曾就学校升“日之丸”太阳旗、齐唱日本国歌《君之代》一事表示“不希望变成一种强制性的行为”之后,东京都教育委员会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利。1月20日,东京都教委职员组织町田支部,对东京都町田市教育委员会于1月初向当地各中小学发出通知,要求在今年春天的毕业典礼和入学仪式上,学生应使用与唱校歌同样的音量演唱《君之代》一事提出抗议,并将在近期向町田市教委提出要求撤回该通知。而在此前的1月10日,数百人在日比谷公会堂大集会,强烈反对强制齐唱《君之代》,要求还给学校自由之风。
据悉,曾出席过学校活动的教育委员表示,与唱其它歌曲相比,唱《君之代》的音量实在太小。为此,早在新年伊始,东京都町田市教育委员会就向当地各中小学发出通知,要求在今年春天的毕业典礼和入学仪式上,学生应使用与唱校歌同样的音量来演唱“ 君之代”。而东京都教委职员组织町田支部则以“ 对音量提出要求,是强制学生唱‘ 君之代 ’的行为”为由拒绝接受,并将于近期向町田市教委提出撤回该通知的请求。
在2004年5月26日的福冈县久留米市议会教育民生委员会上,曾对在中小学举行的毕业仪式以及入学仪式上唱《君之代》时声音的响亮程度的调查结果作了汇报。当时久留米市教委对此说明,将音量分级这种手段,或许能成为是否掌握指导学生齐唱国歌的学习指导要领的尺度。但也有一部分市议会教育民生委员表示,对唱歌声音大小设定基准,令人十分奇怪。而来市民团体的质疑呼声则日趋高涨,大家称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据久留米市教委宣称,该调查对象是全市40所中小学。同时调查了是否举行了升旗仪式,并对各校长以及出席的市教委职员进行了听取调查,将唱《君之代》音量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据称,久留米教委已经对音量被判定为“ 小”的学校进行了口头上的指导。因毕业典礼上被判定为“ 小”的学校有6所,入学典礼的则为5所。东京都町田市教育委员会正是藉鉴这一经验,而发出通知的。
2004年10月28日,在东京赤?御苑举行的秋季游园会上,天皇在同受邀客人谈话时,对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委员米长邦雄(61岁)说的“我的工作就是让日本所有的学校升起国旗、齐唱国歌”的发言,回答道:“ 不希望变成一种强制性的行为。”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则在2004年10月2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东京都教育委员会的做法不是强制性的。但东京都教委提出,依据学习指导要领,要以适当方式进行入学和毕业等仪式,并制定了指导性意见,要求教职员工面对“日之丸”起立并齐唱《君之代》。自2004年2月以来,有243名教职员工因不服从职务命令未起立等原因遭到了无理惩戒处分。两名在日华人教员因不满东京都教育委员强制师生齐唱《君之代》的命令及对243名同行的无理惩戒处分,已于去年愤然辞职。
原在日华人教员王慧槿指出,都立学校不仅有许多在日外国人教员,还有更多的在日外国人学生。2003年,仅在都立学校就学且需要日语辅导的外国人儿童、学生人数就有1716人,其中在日华人910人。这些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强制齐唱《君之代》,对今后的成长会有很大影响。因为任何强制都是难以服人的,而过去的强制连行已给亚洲人民造成很大伤害,这次不要因为强制爱日本而影响在日外国人子女接受正常的教育。
《君之代》从明治时代便一直是正式活动时所吟唱的歌曲,直到1999年8月才被日本国会正式追认为国歌。但因其容易使人联想起战前天皇制度下的军国主义时代,因而日本教育界反对之声至今仍然不绝于耳。
据悉,曾出席过学校活动的教育委员表示,与唱其它歌曲相比,唱《君之代》的音量实在太小。为此,早在新年伊始,东京都町田市教育委员会就向当地各中小学发出通知,要求在今年春天的毕业典礼和入学仪式上,学生应使用与唱校歌同样的音量来演唱“ 君之代”。而东京都教委职员组织町田支部则以“ 对音量提出要求,是强制学生唱‘ 君之代 ’的行为”为由拒绝接受,并将于近期向町田市教委提出撤回该通知的请求。
在2004年5月26日的福冈县久留米市议会教育民生委员会上,曾对在中小学举行的毕业仪式以及入学仪式上唱《君之代》时声音的响亮程度的调查结果作了汇报。当时久留米市教委对此说明,将音量分级这种手段,或许能成为是否掌握指导学生齐唱国歌的学习指导要领的尺度。但也有一部分市议会教育民生委员表示,对唱歌声音大小设定基准,令人十分奇怪。而来市民团体的质疑呼声则日趋高涨,大家称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据久留米市教委宣称,该调查对象是全市40所中小学。同时调查了是否举行了升旗仪式,并对各校长以及出席的市教委职员进行了听取调查,将唱《君之代》音量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据称,久留米教委已经对音量被判定为“ 小”的学校进行了口头上的指导。因毕业典礼上被判定为“ 小”的学校有6所,入学典礼的则为5所。东京都町田市教育委员会正是藉鉴这一经验,而发出通知的。
2004年10月28日,在东京赤?御苑举行的秋季游园会上,天皇在同受邀客人谈话时,对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委员米长邦雄(61岁)说的“我的工作就是让日本所有的学校升起国旗、齐唱国歌”的发言,回答道:“ 不希望变成一种强制性的行为。”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则在2004年10月2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东京都教育委员会的做法不是强制性的。但东京都教委提出,依据学习指导要领,要以适当方式进行入学和毕业等仪式,并制定了指导性意见,要求教职员工面对“日之丸”起立并齐唱《君之代》。自2004年2月以来,有243名教职员工因不服从职务命令未起立等原因遭到了无理惩戒处分。两名在日华人教员因不满东京都教育委员强制师生齐唱《君之代》的命令及对243名同行的无理惩戒处分,已于去年愤然辞职。
原在日华人教员王慧槿指出,都立学校不仅有许多在日外国人教员,还有更多的在日外国人学生。2003年,仅在都立学校就学且需要日语辅导的外国人儿童、学生人数就有1716人,其中在日华人910人。这些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强制齐唱《君之代》,对今后的成长会有很大影响。因为任何强制都是难以服人的,而过去的强制连行已给亚洲人民造成很大伤害,这次不要因为强制爱日本而影响在日外国人子女接受正常的教育。
《君之代》从明治时代便一直是正式活动时所吟唱的歌曲,直到1999年8月才被日本国会正式追认为国歌。但因其容易使人联想起战前天皇制度下的军国主义时代,因而日本教育界反对之声至今仍然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