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台湾新干线开通延缓 / 在日华人工程师曝其内幕
日期: 04年11月3期
  本报讯(记者 向轩)近日,台湾新干线传出了试运行延期2个月的消息。在台湾新干线核心技术部门工作的华人技术人员向记者透露了台湾新干线延期内幕:“ 台湾新干线先决定使用欧洲式系统,所以设计书完全都是欧洲的基准,中途突然决定使用日本新干线,但日方和台方的意见、想法和技术理念相左,始终无法达到沟通,这是台湾新干线延期的一个主要原因。”
  台湾新干线于80年代末开始策划修建。经过多方面考核和认定,台湾岛内希望使用欧洲新干线技术的呼声很高。1998年台湾政府初步决定使用欧洲技术建造台湾新干线,但其后受李登辉的影响和介入,最后决定将新干线交给日本。
  “ 由于台湾新干线的规格计划书以欧洲技术为标准,与日本新干线在规格上千差万别。”在台湾新干线核心技术部门工作的在日华人金某对记者说,“日本与台湾签署合同时,本以为可以通过慢慢地交涉,使台湾新干线逐渐接近于日本新干线的标准。按照日本人的如意算盘是,将日本原有的新干线系统制成繁体中文系统,直接投入台湾新干线的营运,便于一本万利。但事实上 ,根本没有这个可能。”由于台湾从来没有建造新干线的经验,在新干线筹备之时,台湾政府就聘请了不少外国专家组成顾问团,这些外国专家大多只接触过欧洲新干线,满脑子都是欧式新干线的概念,根本不承认,也不愿接受日本新干线的技术。于是,在每一个重要环节上,台湾方和日本方都会发生冲突和矛盾,谈判一场接着一场,花费了不少精力。
  对于承接台湾新干线的工程,日本方可以说是抢到了一块‘ 烫手山芋 ’ ,已经到手,却恨不得丢掉。这位中国技术者透露,此次台湾新干线的成本比日本方预想的要高得多。
  “虽然日本方认为日本新干线十分适合台湾地区多地震、多台风、多山区的地理特性,但日本新干线也有十分明显的不足。比如,系统技术的落后,是日本新干线的硬伤。”台湾新干线是采用国际BOT方式投资的,即民间投资,投资方可获得35年的经营权,投资方当然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而日本新干线已有40年的历史,很多落后的技术一时丢不掉。“相比欧洲新干线。欧洲的系统新,所花的人力少。台湾投资方去日本参观新干线时,发现日本新干线指挥部里全是人,就拿日本的售票系统来说,核心系统依然运用40年前的coboL语言的marusu系统,这种系统在国际上已经属于淘汰产品,由于重新开发投资太大,所以一直未更新换代,难怪台湾方在技术方面咬得很紧,寸步不让。”
  日本联合是川崎重工、三菱重工、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丸红商事、住友商事等7家公司临时组建的,所以其“临时性”造成了很大的弊病,比如没有明确责任分工,遇事相互推诿,这一点让台湾方面非常头痛;而台湾方面并未在工作上积极配合日本方面工作。
据这位技术人员透露,原定2005年正式运营的新干线,已推迟到2006年3月份开通。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4/870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