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警惕中日民间情感背离的危险性 / ◆ 申 文
日期: 04年09月2期
  在“亚洲杯”骚动之后,全球的兴奋中心都集中在雅典奥运会上,世界的关注焦点都落实到俄罗斯人质绑架事件中,中日关系里的冲突和对立似乎不再那样夺人耳目。但实际上,当一部分中国球迷为自己的冲动行为举出无数历史和现实理由的同时,日本的媒体也以社会调查方式,开始评估“亚洲杯”骚动造成的后果。
  《朝日新闻》在8月底通过抽样调查得悉:“亚洲杯”骚动之后,普通日本国民对中国印象变坏者高达61%,印象不变者为34%。其中,49%的被调查者认同这是部分球迷的冲动行为,但也有42%的被调查者认为这种冲动行为与中国人全体的反日感情相关联。另外,高达82%的人认为中国球迷的抗议行动对小泉首相及阁僚参拜靖国神社会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只有14%的人认为没有影响——这是“亚洲杯”骚动的后果,也是中日关系的现实。对于一直坚信中日友好基础在民间的中国来说,这样的现实比过去30余年来的任何历史时期都显得严峻。这也是第九代驻日大使王毅必须面对的局面。
  当今的世界,战火纷飞,恐怖四起。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从国家生存到地区发展,要获得和平稳定的大环境,殊为不易。在东北亚,由中、日一起参与六国会谈,就是为了把朝核问题锁定在和平解决的框架内,为地区谋求有利于建设和发展的安定环境。从这个基本前提出发,中国没有必要树立许多假想敌,对于中国最重要双边关系之一的日本,更没有必要怀着对手意识来看待。中国领导层环视国际局势,确立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原则,用心良苦,彰显气度。但如何把这种大国的外交姿态传达给普通民众,从民间寻求理解和支持,现在看来也是外交工作中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
  目前的中日关系现状,已被习惯性解读为“政冷经热”。这种描述本身,透露出把政治和经济视为外交关系主体的简单化思路。其实,在政治和经济之外,国民情感的好恶程度和爱憎指标,才是两国关系最有说服力的风向标。经济交流热,出于利益驱动;政治态度冷,出于原则对立,只有国民情感才是感性的自然表露。利益和原则,可以虚饰夸张,可能千变万化;国民情感却是朴素而真挚的,容不得任何弄虚作假。当前,中国民间反日情感急剧飙升,日本国民对中国的不快感也大幅增加,国民情感的亲近感降低,对立倾向增强,这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危机源头。民情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中日关系来说,民间风平浪静,政府才能顺水行舟;民间风暴频起,两国关系不免渐行渐远。《朝日新闻》的民意调查,尽管只是就事论事,但归纳出的民意水平确实令人担忧。
  中国派遣新驻日大使王毅赴任在即。时移事易,世代转换,中日两国民间的理解程度和信赖级数,同10年前或20年前相比,不可同年而语。王毅在中日关系处于政冷经热、民意下滑之际出使日本,当然会面临不少新的挑战,但同时也获得了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机会。扭转日本国民对中亲近感的下滑曲线,当然不是个人之力所能为,但作为战略派的职业外交官,王毅在推进政府外交的同时,其个人的形象、作风和声望,值得期待,也有助于促进民间外交。无论是谁,处于什么地位,都不能看着中日民间情感日渐背离,看着中日关系继续僵持下去,政官民三者都责无旁贷。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4/767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